如果留心觀察一下那些優(yōu)秀的男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性格果斷,多謀善決,從不拖泥帶水,優(yōu)柔寡斷。這樣的男人令阻礙他成功的一切障礙為之開路。
房玄齡、杜如晦歷來被稱為臣者的典范,房玄齡以多謀著稱,杜如晦以善斷聞名,可以說大唐的開國盛世,與這兩位賢臣是分不開的。
決策果斷是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它影響到人的行為的成敗。
缺乏果斷品質(zhì)的人,遇事優(yōu)柔寡斷,在做決定時,往往猶豫不決,而在做出決定之后,又不能堅決執(zhí)行。缺乏迅速果敢和機動靈活應變能力的人,只能坐失良機,遠離成功。
成功男人養(yǎng)成果斷品質(zhì)的因素有很多,大體歸為如下四種:
(1)知識廣博,經(jīng)驗豐富。謀略與知識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知識面廣才能足智多謀,孤陋寡聞的人,只能導致智力枯竭。偶爾一兩次的成功,無異于瞎貓碰上死耗子。諸葛亮在未出茅廬之時,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預料到東聯(lián)孫吳,北拒曹魏,天下必然三分,后來他能果斷地運用“空城計”退兵,也就不足為怪了。
(2)對客觀情況了如指掌。果斷不是武斷,它是通過對主客觀的分析,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曹操率領百萬大軍進犯江東孫權疆界,東吳朝野上下,主戰(zhàn)主降者各執(zhí)一半,孫權也猶豫不決。出使東吳的諸葛亮,詳細分析了曹操的各種情況。諸葛亮認為,曹操號稱百萬之師,實際上只有四五十萬,而且降兵較多,軍心不穩(wěn),沒有戰(zhàn)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氣候、水土,不習水戰(zhàn),難以致勝。面對這樣有理有據(jù)的分析,孫權終于接受了諸葛亮的東吳與西蜀聯(lián)手抗曹的謀略。這從降到戰(zhàn)的轉(zhuǎn)變,正是由分析和掌握作戰(zhàn)對象的情況而制定的。
諸葛亮設計的“空城計”,也正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對司馬懿心理狀態(tài)的正確判斷。正如諸葛亮后來所說:“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險,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3)前期準備要充分。準備充分,針對不同的情況,拿出不同的方案去應對,當然,事先要拿出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
(4)要把握時機,適時地做決定。俗語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決定制定某個謀略時,一定要有合適的時機,因為一定的謀略總是在特定時間和地點,在特定條件下才能成功,謀略也是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保爾·柯察金在途中見到自己的戰(zhàn)友朱赫來被敵人的一個士兵關押時,保爾的心狂跳起來,猛然想起自己衣袋里的手槍。于是決定等他們從身邊走過時,開槍射死敵兵,但是一個念頭又沖擊著他:“要是槍法不準,子彈萬一射中朱赫來……”就在這一剎那之間,敵兵已走近面前,在這關鍵時刻,保爾出其不意地一頭撲向那個士兵,抓住了他的槍,死命地往下按……朱赫來終于得救了。
總之,果斷,不能冒險,不能草率行事,要根據(jù)情況和時機制定策略,根據(jù)事情的變化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