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復古風與老錢

亂翻書 作者:五岳散人


“老錢”是一種外國的說法,是“old money”的一種直白翻譯。這個詞據說源自美國的俚語,是用來形容一些經過幾代傳承的有錢人的,基本上是用來跟暴發(fā)戶進行區(qū)分的一種標志。中國形容暴發(fā)戶的說法叫做“樹小墻新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在諷刺暴發(fā)戶的同時,其實也是表示了對于“老錢”的一種向往。

一般的解釋是,據某些西方俗語說“三代才能出一個貴族”,中國老話說“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飯”,只有財富傳承得足夠久,才能產生一種與高檔文化接軌的感覺與能力。這確實有其中的道理,至少比某人在宴會上指著魚翅對主人云“這粉絲湯不錯,再來一份如何”看著讓人舒心。而且資本在原始積累的時候經常不是那么光彩,最初能積累起家業(yè)的人,多少有些惡形惡相的感覺,不經過幾代時間的基因中和作用,滿口唐詩宋詞也很難掩飾滿臉橫肉的視覺效果。

我們知道,目前著名的美國摩根家族之所以起家,是因為當年做了海盜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yè),后來改做正行,終于成為了美國以及世界的頂級金融、實業(yè)大家族?!坝⑿墼潜I根苗”,滿清兩百多年帝王教養(yǎng),最后培養(yǎng)出大藝術家溥心畬,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且暴發(fā)戶一般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就是那些“老錢”的擁有者。除了因為對方幾代有錢而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以外,社會規(guī)則里的一種潛意識也讓他們認為,有“老錢”的人或者家族,在社會地位上是比自己要高上一些的。歐洲后來興起的新資本家們,近年最熱衷的不是私人飛機,而是具有很多年歷史的城堡、莊園,甚至是貴族的頭銜。只有擁有了這些東西,似乎才能真正踏入社會的頂層。

這不能完全用教養(yǎng)等東西來解釋了。因為在資訊發(fā)達的時代,一個有錢人即使出身煤礦工人,只要他愿意,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把自己訓練成一個至少不太會露餡的貴族模樣。畢竟很多東西只要見過幾次,憑他們能發(fā)財的聰明才智,是不難學會的。這里有一種更深層的社會原因。

現代的政治學把政權的合法性分成兩種。一種是現代共和國的模式,大家不論是“三權分立”也好、聯合內閣也罷,都是老百姓通過手里的選票選上來的,就是如英國這樣的君主立憲國,其國王也是一種國家象征而已,首相才是真正的政府領袖。這種合法性的來源,被稱為“民眾同意”,就是大家投票同意把自己的權利分出一些交給政府,讓政府來協調大家的利益與管理社會事務。

另外一種是完全的君主國模式,國王真正掌握權力。但這種國王的權力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傳承。換而言之,就是時間足夠長的統(tǒng)治所產生的合法統(tǒng)治的基礎。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社會中穩(wěn)定的那部分主流力量,其實都有些保守主義的傾向。而國家由一家一姓統(tǒng)治,其實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文明史中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政治結構。要是國王或者女王還不錯,一動不如一靜,還是讓他們去統(tǒng)治好了,也未必就一定要把王位推翻。這就是所謂“時間的合法性”。

雖然東西方的政治結構并不相同,但在這種社會意識結構上,其實沒有什么大的差別。當然,中國的情況也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們知道,老話說“富不過三代”,這里的“富”不單是買賣人說的財富,還有政治上的貴族在內。而東方的專制統(tǒng)治又不像西方,皇帝從名義上掌握著所有人的生命以及財產權,與西方貴族、教會、王權的三足鼎立完全不同。但改朝換代頻繁發(fā)生,巨家世族其實是很少見的。不用多,只要上溯兩百年,就會發(fā)現當時的大家巨室,今天已經沒有所謂的“富貴”了,或者中間至少中斷過很長時間——只有兩家例外,一家山東的孔家,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而家世綿長;一家是江西龍虎山的張?zhí)鞄熂易?,因為民間的篤信與長期的傳承,到目前還算真正的世家。但這兩家因為官爵雖然是世世相承,可是每次都要得到當時帝王的冊封,其承襲畢竟受當政者影響甚大。張?zhí)鞄煹墓倬艟驮诿鞒唤禐閺娜?,到清朝更被降到五品?/p>

雖然世家大族比較少見,但追求政治合法性中的“時間合法性”的概念,一樣會滲入到經濟的層面上,所謂“附庸風雅”就是這個意思。風雅者,非幾代富貴生活不為功,附庸風雅者,其實是想依附于一個具有傳承合法性的財富體系。

這種追求“老錢”感覺的行為,還與經濟發(fā)展有關。我們知道,在一個經濟體剛剛開始顯露出上升趨勢的時候,往往沒有精力與財力去回顧過去而形成一個保守主義氛圍。道理很簡單,當經濟剛開始發(fā)展的時候,能夠在其中掌握主動的,必然是對原來體制的一種反叛。只有在經濟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新的游戲規(guī)則初步建立了以后,保守主義傾向才開始顯露出來。因為在這個階段,已經出現了聚集了大量財富的富豪級人物,他們是后天的保守主義者,因為在初步建立的新規(guī)則下,他們不但已經適應、而且獲得了巨大的既得利益。

既然有了這種氛圍,復古的傾向就會很明顯。流行時尚的復古風是如此,需要巨大資本才能玩兒得起的地產市場更是如此。由于我們這里自從三十年前改革開放,這個過程就更鮮明地表現出來。不知道有誰還記得北京大概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那些“綠帽子”的建筑?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個風潮是如何形成的。

當時,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社會經濟結構已經產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相當于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大家有些閑錢以后,希望能附庸一下風雅。而審美能力的提高與經濟能力的提高未必是同步的,國外已經進入了后現代建筑大行其道的時期,國人還沒有能力欣賞。出于一種老子也曾經闊過的心理,從古代建筑中尋找一些外在的東西,直接就放在現代建筑頭上了。這不能全怪當時的主政者,基本是當時的眼光之所限。如同某暴發(fā)戶看別人搖折扇很風雅,自己也搖了一把。但人家的扇面是蘭花,這位兄弟上面是“黃金萬兩”的墨寶。

這個階段結束于90年代中期左右。原始積累而成的富豪增加了閱歷,新興的富豪很多受到過高等教育。這個時期的建筑是一種對國外新流行建筑理念的模仿。我們可以看到,至少在當時那些大城市,建筑雖然比較像盜版紐約,但有很多還是得其神髓的。尤其在別墅的建筑上,幾個頗有名氣的別墅項目,基本都是歐洲的式樣。這個階段是一種融合之前的學習。

前兩年開始,新古典主義在中國大行其道。原因無他,就是上面說的,資本有把自己變成“老錢”的沖動,而且經過了這些年的資本積累與掌握,認為自己應該為自己的錢找到一種合法性。這種想法可能未必是有意識的,但還是在行動中顯露了出來。所以,最近在中國各個房地產市場上,基本都有開發(fā)商推出了以中式園林為號召的樓盤。其底層的市場基礎,就是這種尋找源于政治生活的經濟合法性的心理。

這種尋求經濟合法性的心理,從側面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凡是著急尋求這種東西的,對于自己的財富來源心中未必無鬼;其二,目前的社會格局讓財富擁有者有擔心的地方,擔心整個社會規(guī)則的變動。

但這種現象也說明,一個社會的某些成員從審美需求上產生了這種市場要求,其社會進步的幅度已經很大了。這表現出一個社會階層正在形成。這個階層已經不再是附庸風雅了,而是打算讓自己成為風雅的一部分,并且把財富的傳承在國內傳下去。我個人的判斷是,這股復古的風潮估計要持續(xù)一段時間,直到新一代富豪開始成長為止。那個時候,中國就真的有一群“老錢”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