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百家姓 作者:楊葵


這些文章都很短,寫的時間跨度卻挺長,三四年了。

三四年前某一天,我去理發(fā)。進了店,脫外套,小工接過去,換回一個存衣牌,拴在我手上。我坐到椅子上,小工替我圍上圍裙,我閉上眼睛。耳邊是剪刀落發(fā)的嚓嚓聲,周圍三三兩兩聊天的南腔北調(diào),還有店里循環(huán)播放的流行歌曲……這些聲音浮在半空,若有若無如夢幻一般。那一刻忽然想到小張。就在這家店,小張給我理了好幾年發(fā)。一個念頭沖上來:我該寫寫小張。

我是這么想的:活了四十年,遇到好多小張這樣的人,我們互為生命中最輕微的過客,有的僅一兩面之緣,即成永久陌路;有的如小張一樣,多年定期交集,卻從未專心留意。這些人很像那天店里的那些聲音,淺淺地、飄飄地浮在生命的表層,很虛幻,可是定心一想,音容笑貌又宛現(xiàn)眼前。

順勢就想到琉璃廠伙計小羅,我從他那兒買過幾千張紙,可所有交談加起來不超過十句話;想到小時工小月,幫我打掃衛(wèi)生兩年多,可我們之間只是不斷重復相同的幾句對話,我開門說來啦,她關門說再見。

從那天起,我開始寫這些人。不定期地寫,不刻意地寫,忽然想到某個人,就撒開思緒的韁繩,放任它多跑會兒,過后把想到的記下來。

起先寫貌似陌生的熟人,后來也寫貌似熟悉的陌生人。很多相熟的朋友,以為全面了解,其實經(jīng)不起細想,越想越不把穩(wěn),我們彼此真的很熟么?經(jīng)常也只是一種習慣而已,習慣了當作熟人相處、相敬、相親,甚至相愛。而實情是,人人孤苦熬世,所見所處,也無不零碎片面,哪有什么全盤知曉。

都寫不長,像人物速寫,只勾勒個大模樣,并不細摹。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得到報紙副刊青睞,要逐篇發(fā)表;二是對自己筆力深淺有自知,生怕細摹露怯,因而有意藏拙。

我多少也有點態(tài)度在里頭。我想的是:現(xiàn)在人真能寫,以致出書越來越厚,厚到原來大小適中的開本排不下,一時各種宏大開本遍布書市。書柜里從此“遠近高低各不同”,想收拾整齊,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赡切┪淖郑谖疫@個做編輯的看來水分太大。

曾有個作者,送來一部三十萬字的小說讓我提意見。我看完勸他:不如刪成三萬字的小中篇,一定精彩。這作者從此不屑搭理我。別人管不了,就管管自己。我決定盡量寫短句,寫短文,有機會出書,也出得盡量薄一些,開本正常些。這年頭,開本小些、文章短些、文字精練些的書其實不多,我想往這方向努力。

更深一層的意思,我要引用巴伐利亞戲劇大師Karl Valentin的一句話來表達。他說:“一切都已被說出來,但不是被所有人?!奔热晃覜]有自信說得更好,就選擇了盡量不要喋喋不休。

五十個人,卻叫做“百家姓”,乍看驢唇不對馬嘴,其實并無不妥。中國經(jīng)典啟蒙名著《百家姓》,也不是真只收錄一百個姓氏,而是五百多個。叫“百家姓”只是取個方便。另外,多少也有激勵自己繼續(xù)寫下去的意思。

 2011年元月 

北京西壩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