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震:唐詩的人生境界(7)

漢唐精神 作者:錢文忠


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洞不可掇。 從杜甫開始,中國的知識分子有個重大的轉(zhuǎn)折,是不僅看自己的生活,更注意比自己更貧困的人的生活。杜甫說我這樣的人不用交個人所得稅不用交租子不用服兵役不用修長城,所有這些攤到老百姓身上的雜役和負擔我都不承擔,我這樣的人都餓死了兒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家里的孩子餓死了。雖然我的兒子餓死了,但我想到的是失去工作的人現(xiàn)在還在庶守邊疆的戰(zhàn)士,他們的家里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想到這里,我的憂患像終南山一樣高,揮之不去。這時候詩人的格調(diào)、情懷開始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折,如果說李白給我們展示的是理想主義的陽光情懷,現(xiàn)在展示的仁者的惻隱之心,是真正的儒家的仁者情懷。我們再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更好理解了,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就在這樣的境遇下他依然想到能有千萬間廣廈讓受苦受難的人住上好房子,如果做到這一點我一個人凍死也是值得的。孟子原來有兩句很著名的話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把這份愛心推廣到別人的父母身上,愛護自己的子女把這份愛心推廣到別的小孩子身上,前提是把家里管好,才有推廣的可能,愛心是需要培養(yǎng)的。杜甫自己的兒子餓死了,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別人家的孩子,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孟子的境界。為什么說杜甫是 詩圣 ,從杜甫之后再沒有一個詩人只想別人,杜甫一生從未做過大官,打交道的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雖然處在低微的位置上,心里面卻裝著天下的百姓,他自己的生活水平線很低,也沒有皇帝官員組織去關(guān)心他,他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自覺地煥發(fā)出這種仁者的情懷,并且把這種情懷寫在詩里,體現(xiàn)了一個儒者高度的道德自覺。古代社會沒有,在現(xiàn)在的社會要出現(xiàn)這樣的人也很難。因為巨大的社會災(zāi)難教訓了知識分子,他們從此開始把目光轉(zhuǎn)向民間,李白是理想主義最杰出最極端的代表,杜甫是眾多知識分子中最杰出而極端的代表。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的一首詩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他是模仿杜甫寫的,白居易以學習杜甫自認。這是白居易寫的《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于云。布重綿且厚,為裘有余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肢體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前面八句寫的是因為新被子而感到幸福溫暖的心情,但有一天晚上忽然睡不著了良心發(fā)現(xiàn),起來想大丈夫應(yīng)該心系天下怎么能獨善其身呢,希望有個大被子把洛陽城蓋起來,這樣我們就沒有窮人了。這首詩寫得挺好的,可能有些人有新被子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觀念是被子是我的是我掙錢買的,我在掙錢過程中是給社會做貢獻了的,社會不能要求我再多做一分。比如我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教師,我遵守社會公德不觸犯法律,我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為和諧做出貢獻,我把自己做好就是為社會做貢獻,這當然也沒有錯,但莫非就是杜甫瘋、傻、神經(jīng)不正常?李白神經(jīng)不正常,是因為太過自信,杜甫神經(jīng)不正常,是因為他太過善良。如果沒有這兩個人,中國歷史會缺失很多。用我們現(xiàn)在的衡量標準,難道中國的文學史上只有兩個最偉大的瘋子傻子在支撐嗎?讓我們做李白、杜甫,我們都做不到,我們是不可理解的,不是杜甫出了問題不是李白出了問題更不是白居易出了問題,也許是我們自己有問題。為什么不能再多一點善良不能再多一點理想再多一點自信呢? 多一點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特別難,這需要很多綜合的因素。白居易距離開元通寶50年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