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夢開始的地方(7)

歲月無痕:中國留蘇群體紀實 作者:單剛


為了制造一種強化俄語交流的環(huán)境氛圍,有的班級還規(guī)定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往、生活往來,從早到晚都不能用中文。如果誰說了一句中文,就算犯規(guī),便要扣分。

每天早晨五點鐘,學生們就起床了。操場上、角落里、樹陰下,學生們或立、或行、或倚、或坐,到處都是埋頭苦讀的身影。

早晨八點開始上課,除了中午一個小時午休時間,課程一直延續(xù)到下午四點。下課后,老師離開了,可是教室里仍然座無虛席,學生們在上自習。每個人都在各自高聲朗讀,教室里聲浪滾滾,可是居然各學各的,互不影響。

晚上十點鐘,學校準時熄燈。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許多學員就借口上廁所溜出房間,借著廁所門口昏黃的燈光繼續(xù)學習。

王敏慧告訴我,當時學生們學習是非??炭嗟模墒谴蠹业木駹顟B(tài)都很振奮。整個校園里都彌漫著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氣息。

是什么樣的信念在支持著他們呢?

錢凌白[U11]老人的一席話,或許道出了其中的真諦:

“我們這批人都親身經歷了戰(zhàn)爭歲月。連年戰(zhàn)爭剝奪了我們正常學習的權利?,F在,黨和國家給了我們這樣好的機會,讓我們能夠進入學校安心學習。我們對黨和國家充滿了感激之情。我們只有拼命學習,才能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才能學好技能報答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也才能不辜負自己的歷史使命?!?/p>

伙食之好是出了名的

酆炳林[U12]念高中就在北京,可是他整整提前一個月到留蘇預備部報到。說起其中原委,老人至今仍忍俊不禁:

“高考結束后的一天,我和幾個同樣被留蘇預備部錄取的同學一起散步。走著走著就到了留蘇預備部的大門前,大家決定進去看看。我們正趕上中午開飯。一進門,就聞到撲鼻的肉香。進去一看,原來大家正在吃肉包子,那個香呀!比我們中學的食堂要好不知多少倍!我當機立斷:第二天就報到!結果我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一個月就報到了。說來也好笑,就為了留蘇預備部的肉包子!”

我所采訪的所有曾在留蘇預備部學習過的學長們,無不對當時的伙食水平贊不絕口:“那伙食待遇,絕對沒的說!”

學員們每月的津貼是三十三元。學校扣掉一元作為管理費,十五元發(fā)給每個人作為零用錢。大家的伙食標準是每月十七元,這在當時已經夠得上中級干部“小灶”的待遇。

留蘇預備班的伙食,即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也是相當體面的。而在國凋民蔽的建國初期,幾乎可以用“奢侈”來形容:

許寶文[U13]這樣描述當年的伙食:

“早上,桌上擺著熱氣騰騰的豆?jié){、稀飯,佐以醬牛肉片、油炸花生和六必居的醬菜;午飯和晚飯都是四菜一湯,至少有一個菜是純肉的重葷。主食是米飯、饅頭、花卷,隨便吃,隨便拿?!?/p>

回憶起當時的伙食,有些學長至今仍然回味無窮:

“熱騰騰的大白面饅頭,就在過道兩側擺著。每次吃完飯,大家總要順手拿一兩個,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吃,又喧又甜,后來再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饅頭;雞蛋湯一上就是一大鍋,有人居然能從鍋底撈出不少整個的雞蛋。我們在留蘇預備班學習時,國內供應已經緊張,開始收糧票、限量控制了。可是留蘇預備班里還是每頓四菜一湯。國家為了培養(yǎng)留學生真是不惜工本?!?/p>

建國初期,國家經濟還沒有從戰(zhàn)爭中恢復,全國絕大多數人民還處在溫飽的邊緣。對于占學員大多數的平民子弟來講,昨天還是粗茶淡飯,今天卻是雞鴨魚肉,生活就仿佛一下子進入了天堂,

比媽媽還細心

在出國前,每個學生領回兩只嶄新的衣箱。統(tǒng)一置裝的工作開始了。

同學們被集中在一起,由裁縫師傅給大家量尺寸。先是服裝店的師傅來量了男生的西服、女生的裙子的尺寸,然后又在此基礎上量了冬大衣、秋大衣的尺寸;接著,帽子店的師傅也來了,給每個人量了單帽和冬天的皮帽子的尺寸;后來,皮鞋廠也來人給每個人量了單鞋和翻毛皮鞋的尺寸。過了大約一個月,服裝陸陸續(xù)續(xù)地送來了。衣服和鞋子上有每個人的姓名。由于衣服、鞋帽都是由高級裁縫量身定制的,每個人穿在身上都合體熨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