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宗教知識

開心學國學(青少版) 作者:王平芳


1.中華文明是一種開放的文明,幾千年來和外國文明多有交流融合,其中宗教的傳播是一個重要途徑。佛教不是中國本土宗教,但它是與中華文明融合最好的外來宗教。佛教傳入中國的時代是:

A.戰(zhàn)國    B.唐朝    C.元朝    D.東漢

2.以下哪個宗教的歷史最早?

A.佛教   B.道教   C.伊斯蘭教   D.基督教

3.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

A.喬達摩·悉達多   B.菩提達摩   C.慧遠   D.弘忍

4.以下哪個中國西藏佛教著名喇嘛寺院位于拉薩盆地中央突起的紅山上,全部建筑依山勢壘砌,氣勢雄偉,是宮堡和寺院合一的龐大建筑群?

A.大昭寺   B.慈恩寺   C.靈隱寺   D.布達拉宮

5.以下哪一項是元末明初著名道人、武當派開山祖師?

A.安世高   B.丘處機   C.張三豐   D.王重陽

6.道教的創(chuàng)始者是:

A.張道陵   B.王重陽   C.陶弘景   D.呂洞賓

7.以下哪個宗教是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的,教義可歸納為“博愛”兩個字,即愛上帝和愛人如己?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8.以下哪些屬于基督教的節(jié)日(多選)?

A.圣誕節(jié)   B.復活節(jié)   C.飛天節(jié)   D.萬圣節(jié)

9.道教是中國的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以下哪位被道教奉為教祖,稱為“太上老君”?

A.張?zhí)鞄煛   .老子    C.莊子    D.張角

10.中國佛教禪宗祖庭。相傳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曾于此寺面壁9年,傳法于慧可,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城北,被譽為“天下第一剎”的是:

A.靈隱寺   B.白馬寺   C.少林寺   D.大昭寺

11.我國宗教中,土生土長的是哪一教派?

A.佛教   B.伊斯蘭教   C.道教   D.基督教

12.以下不屬于道教信奉的神仙是:

A.玉皇大帝   B.觀世音   C.門神   D.驪山老母

13.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張角以“太平”為理想為號召,以《太平經(jīng)》為理論基礎,創(chuàng)立了“太平道”,太平道是我國早期道教的一個重要派別,張角經(jīng)過周密計劃于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起義,他的軍隊被稱為:

A.太平軍   B.中平軍   C.紅巾軍   D.黃巾軍

14.中國四大石窟是指:

A.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B.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重慶大足石刻

C.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重慶大足石刻、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D.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重慶大足石刻

15.盡管“宗教”一詞在各民族語言中的含義不盡相同,但是它們都具有幾個層面的共同內(nèi)容或意義,那就是(多選):

A.信仰對象的超越性、無限性等本質(zhì)特征

B.禁欲主義和苦行主義

C.靈魂不朽和因果報應

D.宗教徒對信仰對象的敬畏和順從

E.信仰主體同信仰對象相結(jié)合的意向

16.道教與其他許多宗教的一個不同點是認為:

A.人生苦短,因此應及時享樂

B.人生而有罪,因此在有生之年應刻苦修煉,以便來世飛升仙天

C.人生雖然短暫,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快樂的

D.人生在世是快樂的,人可以通過修煉長生不老,當活神仙

17.藏傳佛教藝術(shù)的“三絕”包括(多選):

A.坐床    B.繪畫    C.酥油花    D.堆繡

18.當你在佛寺里參觀或禮佛時,應按以下何種方向:

A.逆時針  B.順時針  C.兩者都可以  D.兩者都不可以

19.下列宗教常用稱謂按照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順序排列的是:

A.長老、阿訇、道士、神甫    B.長老、道士、神甫、阿訇

C.長老、道士、阿訇、神甫    D.道士、神甫、阿訇、長老

20.道教中的真武大帝原是指黃道圈上十十八宿中的:

A.東方青龍  B.西方白虎  C.南方朱雀  D.北方玄武

答 案

1.D

知識點: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王子所創(chuàng),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2.A

知識點:佛教發(fā)源于距今2552年前的古印度。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伊斯蘭教自創(chuàng)興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宗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21.4億信徒,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發(fā)展最快。

3.A

知識點: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王子,生于尼泊爾的藍毗尼。佛教徒尊稱他為釋迦牟尼。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也即是“釋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4.D

知識點: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體建筑分白宮和紅宮,是一座宏大的藝術(shù)寶庫。布達拉宮依山勢壘砌,氣勢雄偉,西藏實行民主改革之前,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都在此舉行。

5.C

知識點: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寶,字君實,號玄子,漢族,中國遼東懿州梁魚務人(就是今天的遼寧錦州黑山縣)。他游行天下,居無定所,是元末明初著名道人,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自稱江西龍虎山張?zhí)鞄熀笠岬耐瑫r,還自稱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他確實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三教同一學說和內(nèi)丹煉養(yǎng)思想。

6.A

知識點:張道陵本名張陵,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東漢沛國豐邑人,相傳為張良后人。少時精通《道德經(jīng)》,曾在太學學習。明帝時任巴郡江州令。后隱居北邙山,朝廷征為博士,稱病不應。順帝時張道陵設立二十四治,創(chuàng)建五斗米道,自稱太上老君,造道書二十四篇。桓帝時在青城山逝世。

7.C

知識點: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上傳播最廣、信徒人數(shù)最多的宗教?;浇贪l(fā)源于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qū)猶太人社會,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耶穌?;浇痰浼且浴杜f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gòu)成的《圣經(jīng)》。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中國。

8.A、B、D

知識點:基督教主要節(jié)日有圣誕節(jié)、受難節(jié)、復活節(jié)、升天節(jié)、諸圣日(萬圣節(jié))等。圣誕節(jié)是12月25日,原為羅馬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生日,羅馬帝國以基督教為國教后將此日改為紀念耶穌基督誕辰。復活節(jié)在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間,每年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禮拜日,紀念耶穌基督復活。受難日,復活節(jié)前的禮拜五,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于十字架上。

9.B

知識點:以神仙崇拜為信仰的道教是在我國封建社會土壤中產(chǎn)生出的傳統(tǒng)宗教。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則起于《老子》的道論,首見于《老子想爾注》。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道教尊奉老子為“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10.C

知識點: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城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南北朝時,因少室山麓叢林遍布,故名少林。唐初李世民曾得寺僧援助,登基后重修寺院,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太子到寺內(nèi)出家,清雍正時,又加重修,千佛殿內(nèi)有著名的“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是少林派拳術(shù)的發(fā)源地。

11.C

知識點:佛教是從印度傳到我國來的?;浇坍a(chǎn)生于地中海的巴勒斯坦,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的。伊斯蘭教誕生于7世紀初葉的阿拉伯半島中西部商業(yè)重鎮(zhèn)麥加。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并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12.B

知識點:觀世音是佛教的菩薩。道教信奉的神仙包括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輔: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西王母,風、雨、雷、電、水、火諸神以及財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13.D

知識點:太平道是道教早期教派之一。中國東漢靈帝熹平、光和年間,巨鹿人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利用《太平經(jīng)》傳播道教,教練弟子,以跪拜首過、符水咒語為人治病。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張角發(fā)動起義??谔枮椤吧n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簡稱“黃天太平”。起義者皆著黃巾為標識,故稱“黃巾軍”。后被鎮(zhèn)壓而失敗。以后太平道在民間仍有秘密流傳。

14.A

知識點:敦煌莫高窟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shù)寶庫”,1987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莫高窟藝術(shù)的特點表現(xiàn)在建筑、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jié)合上。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shù)。龍門地區(qū)的石窟展現(xiàn)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guī)模和最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shù)。

15.A.D.E

知識點:宗教是一種群體社會行為神秘化的信仰。它包括指導思想(宗教信仰),組織結(jié)構(gòu)(宗教組織,如教會、宗侶),行為規(guī)范(宗教組織內(nèi)的活動,如祭祀、禮儀),文化內(nèi)容(宗教建筑、宗教繪畫、宗教音樂)等等方面的內(nèi)容。信仰對象的超越性、無限性等本質(zhì)特征,宗教徒對信仰對象的敬畏和順從,信仰主體同信仰對象相結(jié)合的意向等是宗教共有的特點。

16.D

知識點:佛教認為,人生在世,苦海無邊。有所謂的“八苦”和108種煩惱,生老病死,苦不堪言。而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則持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道教認為,人生在世,是一件極大的樂事?!疤斓刂蟮略簧?,道教樂生、重生、貴生,認為人可以通過修行達到長生不老。

17.B、C、D

知識點: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的六大寺院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8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zhèn),塔爾寺經(jīng)600余年文化積淀,文化底蘊極其厚實,酥油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shù)品。酥油花是一種用酥油(黃油)塑形象物的特殊技藝,與堆繡、繪畫并稱為“塔爾寺藝術(shù)三絕”,在藏傳佛教文化圈和藝術(shù)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18.B

知識點:一般佛教崇尚右繞(順時針)代表順法性(表現(xiàn)為純凈純善)。拜的方式最簡單的為合十鞠躬,進階一點的,下跪磕頭,不同時代的禮節(jié)不同而已。

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19.B

知識點:宗教教職人員如佛教的比丘、長老、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蘭教的阿訇,基督教的牧師、傳道員,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等擔負著主持宗教活動和教育廣大信教群眾的責任。在我國,他們同時承擔宣傳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法規(guī)政策的任務。

20.D

知識點:道教中的真武大帝指黃道圈上北方七宿玄武,呈龜蛇形象,宋代成為道教大神。傳真武為凈東國太子,后在武當山修煉,得道飛升,威鎮(zhèn)北方,為北方最高神,又是水神(有防止火災之威力)。元世祖忽必烈營建大都、與南宋對抗時,傳西直門外有龜蛇顯現(xiàn);明代朱棣發(fā)動“靖康之變”向南京進攻時,傳真武曾顯像助威。故元明以來真武大帝受到皇家特別尊崇,各地紛紛建真武廟。其祖庭在湖北武當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