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青樓文化的頂點(2)

宋詞是一朵情花 作者:李會詩


漢語中最有魅力的詞匯,最能形容女人美貌的詞語,柳永都毫不吝惜地"賞賜"給了她們:嬌態(tài)千變,萬種風情;明眸閃閃,風姿綽約;香腮瑩膩,體態(tài)輕盈;朱唇微啟,星眼傳神;笑語盈盈,傾國傾城

當時的才子不少,光顧青樓的也很多,偏偏柳永就這么受歡迎,"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成了當時青樓女子的真實呼聲。

當然,這影響力的積聚也和柳永以超脫世俗的觀點去看待這些淪落紅塵的女子有很大關(guān)系。就憑這點,一下拉近了他和青樓女子的情感,也造就了開篇提到的,柳永雖窮困潦倒卻幾乎風光大葬的第二點原因。

柳永,僅憑婉約小詞,就將世所唾棄的青樓女子形象帶進了高雅的文學殿堂。從為文和文人兩方面來講,都是一種突破,是非一般的境界。他不像達官顯貴,一夜春宵后,重整衣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鄙視他們曾經(jīng)玩弄過的青樓女子,一副假道德君子的模樣。柳永是以平等的、同情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些女子的。他可以發(fā)現(xiàn)她們靈魂中可貴的東西,用飽含憐憫的詩詞撫慰她們冰冷的靈魂。

青樓女子多是迫不得已而墮落,在這個職業(yè)里,她們看到了冷漠的人情和炎涼的世態(tài)。在金錢和肉體交易的背后,親人以之為恥,路人不屑談及,嫖客只貪一時之歡,內(nèi)部姐妹還互相嫉妒傾軋;如遇貴人相扶,助其脫困,還常受老鴇敲竹杠或拆臺。在對世界失去了期盼,對人性失去了希望時,柳永的舉動給了她們巨大的驚喜。"舉案齊眉","執(zhí)子之手",實在是對她們最高的禮遇和最大的抬愛。

柳永比親人還能體諒她們的苦處,她們找到了能傾訴衷腸的好伙伴。他的眼神拋棄了輕蔑,多了點理解,隨時令人感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惆悵;他不是一般的嫖客,甚至可以從嫖客變成她們的好朋友。這些女子把他當成知己看待,甚至拋卻了錢色的交易:在某種情況下,妓女和狎客的關(guān)系可完全排除經(jīng)濟的因素,而成為戀人、密友、知己。如此心心相印,不分你我,也才有后來的惺惺相惜與千金散盡。

于是,在繁華的京都里,在很多花街柳巷的深處,在被世俗人定為俗不可耐的秦樓楚館里,柳永用自己的詩詞鐫刻下一段段美妙的故事。

這些曾經(jīng)上不得臺面的可憐女子們,搖身一變,在柳永的筆下深情款款起來,隨三變的詞宛轉(zhuǎn)悠揚,流傳至今。

陽春白雪的文人騷客與身為下賤的"殘花敗柳",借助高雅的文藝和低俗的青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始終膠著下去。

并刀如水,誰未曾年少:周邦彥

不管蘇軾、黃庭堅等如何"以詩如詞",擴大詞的意境和內(nèi)容;總體上說,受制于詞牌和字數(shù)的限制,宋詞中還是言情類作品唱主角。所謂"詩如淑女,詞如閨秀"說得也大抵是這個道理。

茫茫詞海,結(jié)發(fā)夫妻之情、露水姻緣之愛,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名曲,當然也不缺庸俗的詞句。淹沒其中,若非構(gòu)思精巧,語風峭拔,且意境奇美,恐怕難以流傳。這其中,婉約派雖為言情高手,情切切、意綿綿,各種甘苦千姿百態(tài),但場景之鋪排與設計通常還是難以免俗。

好在也有例外之作,如周邦彥的《少年游》: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刀閃亮,鹽晶瑩。開篇起筆以"刀如水"、"鹽勝雪"引入場景,纖纖素手破開一枚新橙。閃亮的刀光,手如柔荑,輕輕地撥開黃色的鮮橙,兩個人的愛意與溫情,就在果品打開后,滿室盈香。"錦幄初溫"可見是入夜情事,而煙香不斷,意蘊撩人,且有紅顏知己對坐吹笙,環(huán)境之溫馨動情,羨煞旁人,不言自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