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洪江會另一個頭目廖叔保在麻石聚眾數(shù)千人發(fā)動之后,整個洪江會不動也得動了。龔春臺這邊打出了中華國民軍南軍先鋒隊的旗號,自稱都督,發(fā)布的檄文用黃帝紀元,內容跟絕大多數(shù)辛亥革命期間的革命檄文類似,一邊強調反滿,一邊則提出要保護外國人,跟義和團劃清界限。最有意思的是,檄文宣稱,他們要建立的共和民國,所享有的幸福,即使現(xiàn)在歐美國家的人民,也未曾完全享受。當然,這種小知識分子的烏托邦幻覺,行走于湘贛的游民和萍鄉(xiāng)煤礦挖煤的礦工,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的。所以,要論動員,還是繼承馬福益做龍頭大爺?shù)慕氐└鼘嵲谛?,他打出的旗號是“新中華大帝國南部起義恢復軍”,宣告漢人中只要有人可以推翻清朝,就可以被擁戴做萬世一系的中華大皇帝。
不過,無論做皇帝的指望,還是享受民主的好處,對于一群沒有訓練,也沒有新式武器,甚至沒錢可拿的幫會分子而言,真的起義造反了,都是不頂餓的畫餅。拿著原始武器甚至手無寸鐵的起義者,一碰上荷槍實彈的清軍,槍聲一響,就大半潰散。哥老會首領姜守旦率領的萬余義軍攻打瀏陽縣城,城里的清軍不足兩營,可居然敢于出城迎戰(zhàn),結果一戰(zhàn)就把義軍打散。在國民黨的歷史敘事中,只有個別的英勇戰(zhàn)士,一手舞鋼刀,一手執(zhí)鍋蓋,奮勇殺敵。顯然,即使這樣的勇者,手里的鍋蓋,無論是木制的還是鐵的,擋弓箭也許還湊合,碰上后膛快槍,無論如何不濟事。
一場聲勢如此浩大的起義,落到具體戰(zhàn)事中,竟然是些兒戲式的戰(zhàn)斗。這樣的起義造反,漫說新組建的陸軍,整頓過的巡防營,就是湘淮軍也一樣能給平了。指望成千上萬拿鍋蓋做盾牌,鋼刀做武器,間或有幾支抬槍,甚至是徒手的游民和礦工去碰后膛快槍和大炮,徹頭徹尾是一場會黨首領的盲動。這樣的盲動,比起革命黨其他有錢有槍的起義,要更加荒唐。原來置身事外的革命黨人,猛然聽說萍瀏醴策動出這樣規(guī)模的起義,急性子的匆匆忙忙趕來參加,結果不少人什么都沒干就掉了進去,非死即囚。起義不僅折損了幾百無辜的會黨群眾,而且賠上了不少莫名興奮的革命黨。
后來國民黨的史學家,一直稱萍瀏醴的起義者為黨軍,其實,這群起義之眾,如果是黨軍的話,也是會黨的黨,不是革命黨的黨。查當時的清朝官方檔案,湘贛兩省的地方官,包括負有間接責任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端方,都一直稱這場起義為“會匪”作亂,只是在后來拿獲革命人之后,提一下拿了幾個“孫黨”,一直就不認為這是一場革命黨的起義。真掃興,老冤家竟然一點不給革命黨的面子,全然抹殺了他們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