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哈哈大笑:“有沒有搞錯?餓死?他對朕這么好,朕怎么會讓他餓死?!庇谑歉纱喟咽窨さ囊蛔~山賜予鄧通,允許他私人鑄錢。從此,“鄧通錢”流通天下,成為除了皇帝之外,天下最富有的人。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恒死了之后,即位的景帝,也就是當年的皇太子老實不客氣,要秋后算賬了,他下詔將鄧通免官,接著又指使人告發(fā)鄧通偷偷跑到境外去鑄錢?;实垡覄e人的茬,還能有什么辦法,于是鄧通倒霉了,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拷問,將家產(chǎn)全部沒收,還不夠罰款的數(shù)目,總共欠國家數(shù)億的債務(wù)。幸好文帝的女兒館陶長公主劉嫖比較同情鄧通,又送了不少錢財給鄧通,但每次錢一送去,就被官吏當場接收,說是抵償債務(wù)。鄧通因此窮得家徒四壁,兩袖清風,連一根發(fā)簪都沒有。
長公主劉嫖實在無可奈何,只好耍了個花招,再給鄧通送錢和衣物的時候,謊稱是借給鄧通的,如此一來,官吏也沒有理由將這些錢抄走了,鄧通靠著這些饋贈繼續(xù)茍延殘喘了一陣。這個可憐的人,曾經(jīng)富甲天下,最后果然落到了不名一錢的下場,郁郁而死。那個相面人看相還真準,當然,我們寧愿相信這是司馬遷編造的。
鄧通在古代佞幸史上非常有名氣,也被現(xiàn)在很多雜文家拿來當作不知廉恥的例子。其實這對鄧通來說,非常不公平,因為他不過是皇權(quán)下的一個卑微的犧牲品。他為皇帝吮吸癰瘡,在那時的情況下,不但是不得已,說不定還是一種真誠的報恩手段。他出身貧賤,大字不識幾個,不懂得什么寧死不辱的氣節(jié),皇帝對他好,他就要對皇帝好。雖然行為有點不堪,卻沒有什么可值得深責的?;实蹎査煜抡l最愛自己,他回答是太子,也是一種樸素的想法。至于為此得罪了太子,并非他的本意。如果他老謀深算,也許就不會遭到那樣的下場了。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同情鄧通就喪失基本的是非觀和立場,總的來說,鄧通雖然可憐可悲,卻并非絲毫不值得譴責。為什么包括丞相申屠嘉在內(nèi)的士大夫都討厭鄧通呢?《史記》和《漢書》為什么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寫入《佞幸傳》呢?因為他破壞了士大夫和皇帝之間的規(guī)則。在先秦的封建貴族社會,士大夫也講究對君主效忠,但這種效忠是遵循一定規(guī)則的,所謂“君君臣臣”,它的意思是君主如果像個君主的樣子,臣子就應(yīng)該遵從臣子的職責。如果君主不像君主,那么臣子就可以不遵守臣子的職責。孔子他老人家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就是這個道理。君臣雙方之間有一定的規(guī)則維系,相互之間有義務(wù),并非下級對上級只能無條件地聽從?!蹲髠鳌防锏臅x靈公,因為隨便殺人,最終被卿大夫擊殺,雖然卿大夫的這種行為也被視為弒君,但《左傳》敘述此事的第一句卻是“晉靈公不君”,可見君主的行為不端,也必須遭到譴責。西漢雖然已經(jīng)是君主專制社會,卿大夫沒有挑戰(zhàn)君主的權(quán)力,但是君主看見丞相等高官,也必須起立敬禮,這就是傳統(tǒng)的遺存?;蛘呖梢源騻€比喻來說,皇帝可以要求卿大夫恪盡職守,如果卿大夫沒有做到,可以將他們治罪。但皇帝不能要求卿大夫吃屎,如果這樣要求卿大夫,那就是無道昏君,卿大夫也將視之為侮辱。鄧通作為一個二千石的高官,雖然是因為佞幸提拔的,但卻毫無廉恥到為皇帝吸膿,當然就為正統(tǒng)的士大夫所不容了。這完全是自降尊嚴和身份。這樣的人一多,顯然是個危險的征兆,整個卿大夫階層都有淪落為皇帝真正奴仆的危險。同樣,劉啟作為皇太子,只要好好履行他本人的職責就行了,如果被逼到要為父親吸膿,則同樣是個危險的征兆,他怎么能不恨鄧通呢?
有一個饒有趣味的情況是,史書上說劉恒非常廉潔。有一次想在宮中建造一座露臺,都因為要花費百金(百萬錢)而放棄了,他的寵姬慎夫人穿的衣服也沒有長到拖地的,可見用布料非常節(jié)儉,但是他賜給鄧通的錢前后多達十幾億,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是什么使一個自奉甚薄,對寵姬也慳吝的皇帝對一個寵臣也變得如此大方呢?這恐怕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