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法小吏初崛起(2)

文景之治 作者:史杰鵬


上林尉頓時傻眼了,緘默不對。這時旁邊的“虎圈嗇夫”也就是掌管老虎籠的一個芝麻官擠了進來,如數(shù)家珍地一一向劉恒匯報。劉恒問什么他答什么,應(yīng)對無窮。劉恒覺得這小子工作確實負責(zé),心里很高興,大聲感嘆道:“做官不應(yīng)當這樣做嗎!剛才那個上林尉太不合格了?!彼顝堘屩骸鞍堰@個虎圈嗇夫給我提拔為上林令?!?/p>

上林令是六百石的官,嗇夫不過為百石,顯然是超遷,虎圈嗇夫樂壞了。哪知道張釋之磨磨蹭蹭不理會,劉恒又吩咐了一遍,張釋之才上前道:“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什么樣的人?”

劉恒不知道他為何這么問,只好說:“周侯當然是有功德的長者?!?/p>

張釋之又問道:“那么東陽侯張相如呢?”

劉恒又說:“也是長者?!?/p>

張釋之贊道:“陛下說得太對了。絳侯、東陽侯兩個人都是公認的長者,國家的棟梁,但是他們都不擅長言辭,哪像這個嗇夫口辭辯給,喋喋不休,亂人心目。從前秦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那個巧辯的奸人趙高掌權(quán),專門喜歡提拔那些華而不實的佞人,弄得忠厚有德的人都紛紛離開,最終導(dǎo)致天下大亂。如今陛下也想提拔虎圈嗇夫這樣僅僅口才好的人,臣擔(dān)心今后天下官吏都不做實事,只去練習(xí)口才,迎合上司了?!?/p>

結(jié)果是文帝只有感嘆:“善,你說得太好了!”漢代初年的風(fēng)氣,你一扯到秦朝滅亡,包括皇帝誰也不敢有脾氣,那是漢初人心中永遠的痛,有誰見過那樣一個強大的王朝轉(zhuǎn)瞬間就土崩瓦解的?就在張釋之的這番“讒言”之下,可憐的嗇夫沒有得到提拔,最后到底得到了什么下場,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反對任用口才好的人,也是法家的傳統(tǒng)。因為口才好的人一般反應(yīng)快,腦子很聰明。而聰明人是不好管理的,專制統(tǒng)治者無一例外都喜歡采取愚民之策,老百姓傻傻的,就好管理,自己就可以永遠高高在上。法家的先驅(qū)商鞅同志曾經(jīng)說過,一個國家講究禮儀,崇尚智慧,則這個國家就完蛋了,必然會亡國。他的所謂亡國,是指統(tǒng)治者沒法再統(tǒng)治下去。他還說,用良民來治理奸民,國家一定滅亡;用奸民來治理良民,國家一定強盛。這種赤裸裸的反智主義,反道德主義的觀念,獨裁者都一向喜歡得不行。我們現(xiàn)在也可以看到,凡是落后的國家,都是制度上有問題的國家,都是劣幣會淘汰良幣的國家。張釋之上面對劉恒說的那番話,得到了劉恒的夸獎,但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劉恒被他感化了,只不過他暗合了劉恒一向信奉的法家信念而已。

反正張釋之因為這個建言得到了青睞,回去的路上,劉恒讓張釋之跟自己坐同一輛車,在車上經(jīng)過一番親密的交談,劉恒更加佩服,一下車,就命令拜張釋之為公車司馬令。

皇帝的宮廷外門一般稱司馬門。公車司馬令是掌管未央宮四周大門的人員出入的,位置很重要。張釋之干得更賣力了。有一天,皇太子和他的弟弟梁王一起坐車進宮,經(jīng)過司馬門時沒有下車,張釋之馬上追了上去。因為按照律令,不管什么人,經(jīng)過司馬門都得下車,否則罰金四兩。張釋之叫太子和梁王立刻下車,不許進殿,并立刻奏上劉恒。

一個小小的公車令竟然敢阻止太子,當然引起了騷動,當即有人跑去報告劉恒的老媽薄太后,薄太后就把劉恒叫去問怎么回事,劉恒很羞慚地把帽子摘下,道歉說:“不好意思,是我這個父親當?shù)貌缓细?,把兒子教得這么沒禮貌。”薄太后這才派使者帶著詔書去赦免太子和梁王,讓太子和梁王進殿。

這件事讓劉恒對張釋之更加青睞。很顯然,這種鐵面無私的文法吏,對自己建立朝廷的新秩序是非常有用的,對樹立自己的權(quán)威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臣們已經(jīng)垂垂老矣,往日功臣列侯執(zhí)政的方式行將廢除,必須重新回到以嚴格律令治國的道路上去,才能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何況利用這種文法吏來對付殘存的功臣力量,不是很名正言順嗎?所以,劉恒立即把張釋之拜為中大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