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滿是塵土的中巴車在公路上徐徐開動,引擎有氣無力地哼哼著,讓人昏昏欲睡。
此時天色剛近正午,陽光熾熱,靠車窗的乘客紛紛把身體朝中間靠去,盡量避開曬人的光線;中間的人老大不情愿,又不好公開呵斥,只得也裝作睡著,用肩膀或者大腿頂回去,默不作聲地捍衛(wèi)著自己的領(lǐng)土。再加上過道和行李架上堆積如山的編織袋構(gòu)成的崎嶇地形,十幾排座位呈現(xiàn)出犬牙交錯的復雜態(tài)勢。
車子每一次擺動,都會讓這個小小世界的格局變化一次。汗臭味、家禽味、汽油味甚至還有個別人偷偷脫下皮鞋晾出來的腳丫子味兒絲絲縷縷游蕩在狹窄的車廂中,讓本來就燥熱的空氣更加難耐。不時還有幾只塞在座位底下的雞鵝昂起脖子嘶叫兩聲,好像嫌添的亂還不夠多。
在這些表情痛苦的乘客之中,端坐著一個面目清秀的和尚。這和尚身穿一件灰色僧袍,脖子上一串檀香佛珠,如果沒有鼻子上的金邊眼鏡,簡直就和古代人沒有任何區(qū)別。
這位釋家子弟可算得上是佛性純正,身處這種嘈雜、擁擠的環(huán)境之中仍舊不急不躁,泰然自若,頗有當年菩提樹下佛祖悟道的風范。仔細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位大德耳朵里還塞著兩個黑色耳機塞,一條細線牽進僧袍,手指有節(jié)奏地敲打著膝蓋,雙唇囁嚅,似是在默默詠唱。
那聲音縹縹緲緲,若有若無,如梵音低吟:
“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
中巴車突然一個急剎車,發(fā)出一聲尖利的嘯聲,慣性把所有的人都朝前拋去,車廂里響起一片驚呼。一件包著鋼角的密碼箱從行李架上跳下來,斜斜砸向前排的一個小女孩。
說來也怪,就在這箱子即將砸中小女孩頭部的時候,卻像是憑空被一股力量橫向推動,在空中翻滾了幾圈,“哎喲”一聲,正面拍中了售票員的后腦勺。
這一切都是瞬息之間發(fā)生,乘客們誰都沒注意到過程,只看到了結(jié)果,紛紛露出幸災樂禍的表情。售票員疼得齜牙咧嘴,又怪不著別人,只得彎腰撿起箱子,沖司機大吼:“你怎么開車的!”
司機唯唯諾諾,縮著脖子拉動手閘,讓車子完全停穩(wěn)。售票員揉著腦袋,轉(zhuǎn)臉恨恨嚷道:“韋莊到了,誰要下車?”和尚睜開眼睛,優(yōu)雅地把耳機塞從耳朵里取出來揣入懷中,拍拍小女孩的頭,然后走下車去。
下了車,和尚忽然回身,沖售票員誦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貧僧適才聽到停車時聲音異常,既造業(yè)因,便得業(yè)果,想必是施主長期超載,以致制動鼓失圓或者有了錐度,還是換個新的為上。善哉善哉?!?/p>
說完和尚深施一禮,揚長而去。
這個和尚正是彼得。他送走了羅中夏、顏政和二柱子以后,就拜別曾桂芬,一路風塵仆仆,趕往韋氏一族的聚集地——韋莊。青蓮再世,闔族震動,再加上韋勢然復出,秦宜又有了蹤跡,這種種大事,必須得當面向族長說明。
他離開公路以后,沿著一條簡陋的柏油路步行了十幾分鐘,然后轉(zhuǎn)上滿是粉色、淡黃色野花的山梁,九轉(zhuǎn)八折,最后翻過一道高坡。一過高坡,視線豁然開朗,撲面皆綠,一條山路逶迤而下,如同萬綠叢中的一條白線,途中繞過一汪深潭和幾簇竹林,彎彎曲曲進入一處四面環(huán)山的低凹盆地。盆地依山傍水,盆底可以看到一片高檐青瓦的屋群,正是韋莊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