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 侯景的覆滅(2)

三國歸隋的統(tǒng)一路 作者:陳羨


侯景的大實話惹得全場大笑,侯景仍然一臉困惑。侯景從北方帶來的部下中有人知道他的祖父名叫乙羽周,王偉取其雅名為侯周(于是“周”成了廟諱,姓周的統(tǒng)統(tǒng)不許姓周了,一律改姓周代王族的原姓“姬”。乙羽周是胡人的名字,音譯而已,王偉夠霸道的),剩下的就往歷史上的名人去攀親戚。凡是名聲不錯又姓侯的都有份,東漢初年的司徒侯霸列為始祖,東漢末年的文人侯瑾列為七世祖。(侯景是羯人,別說七輩,就是七十輩也不可能跟漢人侯霸、侯瑾搭上親。由此可見,南北朝時代瞎攀牛親戚的風俗極盛)

當了皇帝的侯景并不開心,以前做丞相,想見誰就見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如今身居深宮,想要騎馬打個鳥,都要受到王偉的限制。沒幾天工夫,侯景悶壞了,抱怨說:“我沒事做什么皇帝呀,這跟關在籠子里有啥區(qū)別?!?/p>

盡管如此,侯景總算是實現(xiàn)了人生的最高目標,不再屈居他人之下??上В咽屈S昏夕陽,時日不多矣。他的漢國,僅僅是一場鬧劇的尾聲罷了。

長江上游的梁軍捷報頻傳。王僧辯一路勢如破竹,攻下湓城(今江西九江);南面的陳霸先也擊敗了阻擋他進軍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得到當?shù)匦U族首領冼夫人、黃法氍等人的支持(關于南朝末期的南方各蠻族,我們將在《三分歸隋》中詳述),沿贛水而下,與王僧辯在湓城會師。

這時候的陳霸先,軍隊發(fā)展到了三萬多人,強弩五千張,船只兩千艘,糧草五十萬石,實力超群。王僧辯軍中缺糧,陳霸先便分給他三十萬石以作資助,王僧辯軍心大振,大敗于慶的叛軍,攻占豫章、尋陽。

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二月,湘東王蕭繹一切準備就緒,下令大舉征伐侯景,各軍自尋陽出發(fā),戰(zhàn)船綿延達數(shù)百里之遠,聲勢浩大。主力的王僧辯與陳霸先在江上歃血為盟,齊頭并肩東進,侯景大將侯子鑒望風而逃,王僧辯進至蕪湖。

侯子鑒據(jù)守姑孰南面的小洲對抗王僧辯,侯景派人告誡侯子鑒:“荊州軍擅長水戰(zhàn),你不要與他們在水上爭斗。去年任約打了敗仗,就是吃虧在這一點。如果以步騎兵與他們交鋒,我軍必勝。你可在岸上扎營,引誘他們陸戰(zhàn)。”(劣勢之下的侯景在軍事戰(zhàn)術上頭腦還是相當清楚的)

侯子鑒依計,棄舟登岸,閉營不出。王僧辯也不上當,在蕪湖逗留十多天,不進不退。侯景及其同黨聞訊,認為荊州軍畏懼,又命侯子鑒做好水戰(zhàn)的準備。

王僧辯抵達姑孰,侯子鑒率領一萬多步騎兵在岸上挑戰(zhàn),又派一千艘載滿士兵的小船發(fā)起攻擊。王僧辯不接招,命己方小船退避,留大船停泊在長江兩岸。侯子鑒的水軍以為王僧辯要逃跑,爭先恐后追趕。

王僧辯站在船頭,戰(zhàn)旗一揮,岸邊的大船向江心駛去,頃刻間截斷了叛軍的歸途。叛軍亂成一團,王僧辯指揮小船鼓噪而前。江中一場惡戰(zhàn),叛軍潰敗,士卒投水而死的數(shù)以千計,侯子鑒孤身逃脫。王僧辯的各路水軍乘著潮勢進入秦淮河,前軍逼近建康城外的禪靈寺。陳霸先吸取以前柳仲禮失敗的教訓,渡過秦淮河,在石頭城下扎起大營。

侯景身邊除了王偉等幾個鐵桿,已沒有什么可用之將,只好“御駕親征”,留下王偉守臺城,帶著一萬步兵、八百鐵騎出城西,與王僧辯、陳霸先決戰(zh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