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侯景的多疑性格是促其叛梁的原動力。侯景被他在北朝的狼族同胞忽悠慣了,默認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敵人,從不相信任何人會以誠待己,當然也不可能以誠待人。梁武帝待他好,他照單全收,梁武帝要害他,他就起兵自保。
其次,梁國的不利形勢也很關鍵。寒山慘敗后,梁國的實力難以抵御東魏大軍的長驅(qū)南下,而如果能恢復與東魏的友邦關系,把戰(zhàn)火重新引向西魏,梁國就可繼續(xù)坐山觀虎斗。梁武帝不顧侯景的一再反對,迫切要與東魏交好,客觀上激怒了侯景。
最后,梁國在寒山之戰(zhàn)前后充分暴露了自己在軍事上的虛弱,是導致侯景叛變梁國的決定性因素。梁國在寒山之戰(zhàn)中的“帥愚將躁”,戰(zhàn)力低下,被侯景一一看在眼里,他曾夸口說:“河北我雖然打不下來,打江南卻沒有任何問題!”終于,他敢于冒著全盤盡輸?shù)娘L險,毅然造反。
梁武帝接到侯景造反的消息,還沒有當回事,滿不在乎地說:“侯景這幾個兵能成什么事?我折根棍子就能揍他?!彼略t以蕭范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六子邵陵王蕭綸持節(jié),都督各軍,討伐侯景。
侯景的聲勢比初到壽陽時壯大了不少,但面對梁國幾路大軍的合圍,未免感到有點心虛。王偉獻計說:“蕭綸來攻,敵眾我寡,我軍必遭圍困。不如放棄淮南,率輕騎兵快速東進,突襲建康。到時候有蕭正德的內(nèi)應,大王攻下建康,天下可定,大事可成?!?/p>
侯景用王偉之計,留下中軍大都督王貴顯帶極少的士兵守在壽陽,假稱出城游獵,神不知鬼不覺地避開梁軍主力。侯景先取譙州(今安徽滁縣),又攻歷陽(今安徽和縣),歷陽太守莊鐵在弟弟陣亡的情況下,投降了侯景。
莊鐵向侯景建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過長江,直取建康上游的采石。侯景敢冒險,當下急行軍趕往長江北岸。
江上的守備偵察到侯景的動向,報告建康。大將羊侃請求帶兩千人據(jù)守采石,以備不測,然后命蕭綸攻下壽陽,可使侯景的軍隊陷于進退維谷的境地。朱異認為:“侯景肯定不會渡江?!?/p>
梁武帝不派羊侃增援采石,卻派蕭正德出屯丹陽(今安徽當涂東北)。蕭正德準備了幾十艘大船,以運送柴草為名,開往北岸接應侯景。碰巧采石的防務交接出了差錯,換防的將領陳昕誤期未至,之前的守將王質(zhì)已領兵離去。
侯景大喜過望,發(fā)一聲長嘯,身先士卒跳上大船,率部渡過長江,迅速占據(jù)采石。侯景雖然只有戰(zhàn)馬數(shù)百、士兵八千(已經(jīng)是剛剛兵敗時的十倍以上了),但是部隊士氣旺盛,斗志昂揚,正如一把小卻鋒利的尖刀,直插向梁國這頭大而無力的肥羊的致命處。
再往前,就是梁國的都城建康。那里有無法計數(shù)的金銀、珠寶、美酒、佳麗,那里的道路寬闊,那里的樓臺雄偉,那里的宮殿輝煌,那里的皇帝老邁,那里,是侯景夢寐以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