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自由貿易可以提供更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可以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商品流通,加強競爭,使消費者購買到更便宜的商品,增加全人類的福祉。但貿易自由化畢竟是理想狀態(tài),人們畢竟生存在現(xiàn)實之中。當某一國家的商品如潮水般涌過來的時候,該國人民可能享受更廉價的商品,但可能讓本國企業(yè)破產,工人失業(yè),社會動蕩,自由貿易對本國的益處可能遠遠低于受到的傷害。
整部世界貿易發(fā)展史,就是世界各國與貿?壁壘進行長期斗爭的歷史,否則就不可能有今天繁榮的世界經濟,全球化為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長期繁榮出了不少力。
有了自由貿易,可以讓美國人安心地造波音飛機,而讓中國人安心地生產褲子,不然只有讓中國再埋頭苦干幾十年,延緩中國人坐飛機的機會,另外美國人民也得干臟活,搞得全世界都不和諧。
但表面的繁榮背后,仍是暗潮洶涌,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保護一直進行著長期而艱苦卓絕的斗爭。
人類對自由貿易有強烈的向往,但也必然和現(xiàn)實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貿易自由化與國家經濟主權之間有一種彈性的均衡,都玩閉關鎖國,對經濟發(fā)展是很大的傷害,而如果完全開放,那又可能得不償失,兩個極端都走不得。
因此,現(xiàn)行的各種國際貿易條款,完全不像一個自由戀愛的夫妻,而是拉郎配,它的內部有兩種完全相反的力量在進行較量與沖突,為了讓臉面上好看,夫妻出入都是成雙成對的,但這一直難以掩飾他們之間的貌合神離與同床異夢。
沒有辦法,強調貿易自由化的關貿總協(xié)定與WTO的眾多條款中,都有保障措施。保障措施與反傾銷、反補貼共同構成進口國在遇到國外產品大量入侵時的救急措施。
翻開美國的歷史,其實我們發(fā)現(xiàn)貿易保護在美國這個自由的國度其實是家常便飯。
在美國的眾多貿易保護措施中,有一個鼎鼎大名的“201條款”,它來頭可不小,中國及很多國家都有栽在這個條款上的經歷,其殺傷力驚人。
美國的“201條款”,也就是美國的貿易保障措施條款,它是美國《貿易法》(1974)第2251節(jié)至2254節(jié)的內容。根據(jù)“201條款”規(guī)定,如果某物品正以如此增加的數(shù)量進入美國,以致成為對生產與進口物品相同或直接競爭物品的國內生產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威脅的實質原因得到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定,即可以采取貿易保障措施。
說起來有些繞吧,法律條文講究嚴謹,不然會有人鉆漏洞。
但這個法律條文本身就漏洞多多,不過這可以保證美國的國會議員在進行貿易保護時信手拈來,像一個超大的帽子,扣在任何人頭上都可以,只要看不順眼。
00005明眼人都看到美國的“201條款”與國際法是抵觸和違背的,如關貿總協(xié)定1994年第19條。而關貿總協(xié)定是美國總統(tǒng)簽字后生效的,也經過了美國國會的批準,美國人沒有理由玩兩手準備啊。
和反傾銷、反補貼相比,美國的這個“201條款”使用起來更靈活,“201條款”不要求調查出口國是否進行了不公平的貿易活動。但是它要求對國內行業(yè)是否受到損害進行深入的調查,要求損害必須是實質性的,而且進口增多是導致?lián)p害的實質性原因。
美國的“201條款”也不是百戰(zhàn)百勝,還曾經幾次鎩羽而歸,如1999年,美國啟動 “201條款”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進口羊肉實施“保護”措施,大幅度提高關稅,結果笑到最后的卻是對方。2001年,美國啟動“201條款”對歐盟產品實施保障措施,再次敗訴。
雖然美國有多次敗訴,但美國對推行單邊主義政策,以維護和擴大其既得?經濟霸權這個既定方針毫無改弦易轍之意,死豬不怕開水燙,你又能把我咋的。
國際法對一個主權國家并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美國畢竟是世界頭號強權,有誰能扛著槍去要求美國人民履行義務與承諾呢?
說到這里,不由感慨一番。
與老奸巨猾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人有時可能太善良。中國入世之初,上到中央政府,下到許多權威學者,多倡導按照入世承諾,依據(jù)WTO法規(guī)對國內外貿立法進行全面的廢、改、立,甚至有人提出“法律全球化”這一吸引眼球的東西出來。
? 美國有“201條款”,歐盟有“3285/94號條例”,相比較,兩者誰更無賴。其立法精神是對未詳盡條款保留較大的自由仲裁權,為各種未考慮到的不可測因素提供國內的立法依據(jù)。
這種“粗中有細,細中有粗”的技法被歐美人玩得非常純熟,而很多中國人卻是邯鄲學步,光去搞與世界接軌,把接軌的目的,盡最大可能保障中國的利益這一條給忘記了。
按理說,美國經濟有反傾銷、反補貼及“201條款”,構成了一個鐵三角保駕護航,再加上強大的軍事實力,誰還能把美國怎么樣呢,何必整出什么新花樣。
感?美國不是省油的燈,凡事都要求用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