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理疾病及治療(1)

漫畫心理學 作者:王絮


⑴神經衰弱:表現為興奮性增高癥狀、疲勞過程加速癥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⑵焦慮癥:以焦慮情緒為主,并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⑶癔癥(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癥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痹等多種不同反應。

⑷強迫性神經癥: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癥。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⑸恐怖癥: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社交恐怖、曠野恐怖、動物恐怖、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

⑹抑郁性神經癥: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郁、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發(fā)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身心癥和依賴癥

有的時候,我們會莫名他出現頭痛、肚痛腹瀉的狀況,這很有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發(fā)的身心疾病。從心理學上說,身心性的疾病也稱為心身障礙,是指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fā)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發(fā)病時既有軀體的異常,也有心理和行為的異常。例如,有的孩子在上不喜歡的課、重要考試之前就會出現神經性頭痛、肚子疼等現象。

身心癥的主要成因是無法承受當前的壓力。當人們在面對難以承受的過大壓力時,體內的植物神經就會發(fā)生紊亂,進而誘發(fā)一系列身體上的疾病癥狀。

身心疾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客觀存在的壓力導致的“現實身心疾病”,一類是由當事人自身背上壓力重負導致的“性格身心疾病”。身心疾病多表現在循環(huán)、呼吸、消化、內分泌和神經系統(tǒng)上,如原發(fā)性高血壓、支氣管哮喘、腸易激綜合征、神經性厭食癥、偏頭痛、植物神經失調等;還會表現為其它器官不適,如神經性尿頻、眩暈癥、多汗癥等。

依賴癥是指帶有強制性的渴求,追求與不間斷地使用某些藥物或某種物質,或從事某種活動,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應,并無法戒斷的一種行為障礙。

現代人們的依賴癥多見的主要有手機依賴癥——手機忘帶心煩意亂、鈴聲不響左顧右盼、鈴聲一響條件反射、來電減少坐立不安等;網絡依賴癥——沒電腦不知道該如何寫字、沒電腦無法工作、不上網沒法安心睡覺等;工作依賴癥——失眠多夢、疲勞抑郁、無法迫使自己停下手頭工作等;購物依賴癥——看到喜歡的東西就無法壓抑心中的沖動、盲目過度購物、一旦不能購物就寢食難安等。

除了上述癥狀,依賴癥還多表現于酒精依賴、賭博依賴、補品依賴、香煙依賴、藥物依賴、感情依賴等。

由于人與人都是在相互依賴的過程中建立起人際關系的,所以,無論是何種依賴癥,其背后的本質都是對人際關系的依賴。

由身體病患引發(fā)的心理疾病

一些大腦的功能發(fā)育不全、器質性病變患者及一些由先天或后天變故引起軀體上缺陷的患者,在遭遇身體病患的同時很可能也會引起某些心理或行為上的偏差。這種偏差也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屬于由身體病患引發(fā)的心理疾病。

一般來說,這一類的疾病可以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一種是由于大腦機能發(fā)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后、智力遲滯等;另一種是隨著大腦器質性病變而出現的心理疾玻腦震蕩、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如智力障礙,遺忘癥、人格異常等表現。

除了腦部的發(fā)育不全或病變,身體上其它部位的缺陷也會誘發(fā)心理疾病,如由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fā)生的心理異常。這種情況下的心理疾病多表現為多疑、自閉等心理偏差和行為偏差。輕者不愿與人交流,自怨自艾;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一些對自己和他人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極端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