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問題上也有和伊朗討價還價的空間,只要把法國拉進分贓團隊里,就保證了英法兩國知道在哪邊站隊,那么國際上就不會再有在美國的中東政策上說三道四的聲音。
那么伊朗肯不肯白白放棄百年不遇的崛起機會呢?這對伊朗也是一個考驗?,F(xiàn)在伊朗的對策是,一方面竭力爭取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希望借俄羅斯和中國的力量來應付美國和歐洲的壓力;另一方面,希望能夠有一個類似于歐盟的亞盟出現(xiàn),讓伊朗的未來完全與西方和歐美脫節(jié),而成為亞洲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聯(lián)系來帶動伊朗的經濟起飛。
兩者結合,最佳的選擇就是,伊朗能夠與中國和俄羅斯建立起一種實際意義上的軍事同盟,為自己在研制出核武器之前提供安全保障,進而使伊朗成為亞洲經濟圈的一個邊界防守力量。其實伊朗在這方面一直很積極,而俄羅斯也因為北約的步步緊逼而愿意合作。
從俄羅斯的角度而言,如果歐洲可以從伊拉克、伊朗取油取氣,當然會削弱其能源武器的威脅。如果能夠至少令伊朗的能源全部流向東方而非歐洲,則是力圖通過壟斷對歐能源供給以作砝碼的俄羅斯求之不得的結果。
四十三
如果考慮到國際大勢的變化,世界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向東亞漂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在這一大變局中,美國的超強角色自然會衰退,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的國土、人口和經濟實力還是相當可觀,如果美國能及時將其全球力量收縮,而不是再到處擴張,那么它就不會像歷史上所有的帝國那樣轟然倒塌。美國還會在一個多極的世界秩序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而真正受到打擊的反而是歐洲。
在以東亞為核心的新秩序中,最為重要的是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濟、政治和外交關系。當這三個國家實現(xiàn)以中國和印度的獨立自主的經濟為基礎,配合上日本在觀念中的脫歐返亞(當然美國重兵駐境,有一定難度),歐洲的地位就會大幅降低,最后與崛起的阿拉伯、俄羅斯、巴西和南非處于同一層次。這對西方在世界資源中享有的壟斷是一個噩夢。
如果美國和北約可以控制住中東,解決伊朗,染指北非,就可以控制住亞洲三強的命脈。至于中南美洲,通過浩瀚的太平洋施加影響恐怕還是一個夢想,只有在20年后,也許集三強之力,才可以和美國領軍的北約對抗。但是三強可不可以熬到那一天,并出現(xiàn)那樣的完美整合,還是互相之間未及達成共識就已經咬個你死我活,都是未定之數(shù)。
圖53具有挑戰(zhàn)力的“亞洲三士”與能離間三者的“二桃”
當然,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三強中除了中國之外,印度和日本都不足為懼。日本在政治和軍事上仍然是美國的殖民地,在經濟上雖然是世界老二,但是日本人民的賣命工作經常成為替美國和歐洲人民付賬的提款機,比如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中的大部分軍費都由日本人支付,甚至出現(xiàn)了支付期間因為匯率變化使原來答應的日元金額兌換成美元后縮水,造成的前后差額也要補上的事情。日本人非常惱火,但不得不忍氣吞聲。而當日本經濟一旦過強,就會遭到美國和歐洲的口誅筆伐,一直到日本陷入經濟衰退為止。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市場在外,資源在外,能源在外,一切命脈取決于美國人的臉色,從美國的角度來講,日本頗像英國的地位,以日本來平衡亞洲大陸的中國就像是以英國來平衡歐洲大陸的法德聯(lián)盟一樣,只不過唯一的區(qū)別是,英國是美國的堂弟,而日本只是美國的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