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乾的父親高翼本是渤海(今河北滄州附近)豪族,充滿俠氣,為鄉(xiāng)里敬重。后來由于遭受葛榮之亂,高翼率領族人向南遷徙到了河、濟一帶(今河北清河附近)。當時的北魏朝廷動蕩不安,正是用人之際,便加封高翼為東冀州刺史,以此對抗六鎮(zhèn)叛軍。高翼本人倒是安分守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可他那兩個兒子卻毫不安分。
高翼共有四個兒子。高乾是老大,雖長得儀表堂堂,風度翩翩,年少時卻經常義氣用事,干了不少犯法的勾當??伤L大后便改邪歸正,知逢亂世,輕財重義,以此結交各路好漢。
高昂(高敖曹)是老三,長得腰圓膀粗,膽力過人,天生一副黑社會保鏢的樣子,史稱其“龍眉豹頸,姿體雄異”。兒子長成這種彪形大漢的身板了,要是高翼這位老爸稍懂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肯定會讓他走上入伍參軍的光榮道路??筛咭黼m然自己在江湖上混,卻盼著這個天生頑劣的兒子能讀點書,干點正經事。于是他給高昂找了個管教很嚴的老師,讓他每日尋章摘句學做老博士。
可高昂很明白自己是塊什么料,他雖多次遭受老師體罰,卻依然賊心不改,把經書扔在一邊,整日舞刀弄槍。稍大點更是和他大哥在鄉(xiāng)里四處搶劫掠奪,為非作歹,鄉(xiāng)人躲之唯恐不及。由于他們兄弟傾家蕩產招攬勇士劍客,手下兄弟眾多,家族勢力龐大,又時逢亂世,所以當地政府對他們這個黑社會團伙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高昂是讀書無用論最堅定的支持者,他的口頭禪是:“男兒當橫行天下,自取富貴,誰能端坐讀書,做老博士也?!焙髞硖瞥钯R的“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候”詩里那種尚武貶文的豪氣倒是與其如出一脈。當時中原漢人一般只知種田耕地,認為舞刀弄槍、行軍打仗天生是鮮卑人的事,自秦漢以來傳承的尚武豪氣在數百年的異族統(tǒng)治下早已消失殆盡,弱同游絲。而高昂兄弟雖為漢人,卻有此豪俠之氣,算是秦漢尚武之風在中原漢人中的一次短暫蘇醒。
而他們中最小的四弟高季式在膽氣上也與這兩個哥哥相當,只是當時年紀還小,所以這些東搶西奪的事還輪不上他。這四兄弟中,只有二哥高慎出淤泥而不染,對經史學問頗感興趣,為父親高翼最所鐘愛——老高心里總算寬慰了些,家門里還是冒出了點書香味。
由于老三高昂經常在外惹是生非,又有著萬人不敵之勇,所以高翼對老三的所作所為是又懼又喜。懼的是這愣頭青哪天不知天高地厚,干出點無法無天的事,害得自己被滅族;喜的是這兒子勇猛無敵,在這亂世中必然會建立蓋世功業(yè),光宗耀祖。不過他的虛榮心終究還是戰(zhàn)勝了擔憂,這位高爸爸逢人便吹:我的三小子,如果不讓我滅族的話,那肯定不會只窩在州里稱豪稱霸。
老高雖然自己出息不大,可眼光倒挺準,他這個頑劣不堪的兒子后來的確揚名立萬了,算是替老高家爭了口氣。
高家南遷不久,北魏馬上發(fā)生了“河陰之難”,整個朝廷為之一空。高乾兄弟一下子失去了組織的關懷,于是身上那種不良少年的毒素便馬上爆發(fā)——他們索性率領族人造了反,接受了葛榮賜予的官爵,明目張膽地和朝廷干了起來。這群黑社會的隊伍經高氏兄弟訓練后,也勇猛異常,屢屢打敗了朝廷的正規(guī)軍。轉眼元子攸坐穩(wěn)了天下,而高乾本與元子攸私交甚好,便接受招安,一下子被提拔到朝中擔任黃門侍郎。
可高乾兄弟的仕途之路并不一帆風順,他們很倒霉,遭受了當時最高實權者爾朱榮的忌恨。爾朱榮雖然愛惜人才,可高氏兄弟卻與元子攸走得很近,不甘心為己所用。爾朱榮便逼迫高乾解官回鄉(xiāng)。而回鄉(xiāng)的高乾并不老實,與高昂繼續(xù)招兵買馬,陰養(yǎng)壯士。爾朱榮聞此更加厭惡,便設計誘捕了最勇猛的高昂,把他關在晉陽。爾朱榮倒是很看重高昂,這次入洛,也一直將高昂隨身攜帶,關在洛陽的駝牛署里。
如今爾朱榮被刺身亡,高昂自然是猛虎出籠。他連忙披甲執(zhí)戈,在洛陽城下與契胡人猛戰(zhàn),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元子攸和大臣們本來連遭敗仗,士氣低落,可現在高昂如此勇猛,所以一個個在城上都看得目瞪口呆,贊嘆不已。而高乾在聽聞爾朱榮被刺后,也是立馬馳赴洛陽,頗有忠臣之心。可高昂雖有千夫不擋之勇,終究是孤身一人,知道難成大事。兩兄弟便向元子攸請求回鄉(xiāng)招募部曲。元子攸正急于四處培養(yǎng)親信,連忙加封高乾為河北大使,高昂為直閣將軍,命他二人回鄉(xiāng)召集勇士,為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