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重圍的洛陽
狂喜過后,元子攸很快又冷靜下來。他明白,此時的自己只是比可憐的曹髦走遠了一步而已,一旦稍不留神,馬上又會重蹈王允的覆轍。當(dāng)時情況也的確如此,元子攸的刺殺只是孤注一擲,至于城中爾朱榮的契胡武士他卻無力應(yīng)對,只能聽天由命。這位可憐的天子,在調(diào)兵遣將時更是捉襟見肘,加上事出倉促,連皇宮禁地也無重兵可防。此時只要爾朱陣營中有人稍具膽識,發(fā)兵攻打皇宮,那么元子攸苦心經(jīng)營的反撲事業(yè)又將毀于一旦。
聽聞爾朱榮被殺,城內(nèi)的爾朱榮黨羽急忙奔赴天柱將軍府邸商議。爾朱榮的手下田怡得知皇宮的防守非常薄弱,極易攻破,又見群情激憤,便建議直接攻占皇宮。一旦此議被眾人接受,元子攸等人只能束手待斃。值此千鈞一發(fā)之際,賀拔勝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天子既行大事,必當(dāng)有備。吾輩眾少,何可輕而!但得出城,更為他計?!辟R拔勝雖受爾朱榮知遇,但卻更忠心于朝廷,此言一出,挽救了元子攸的性命?!?/p>
賀拔勝英勇無比,眾人一向信服于他。既然如此勇猛之人都認為勢不可為,便無人堅持走此險招。此時群龍無首,唯一能拍板的卻是爾朱家族里膽子最小的人——爾朱世隆。一旦遭遇危難時刻,他永遠只會堅持一種選擇——逃跑。他收攏了城中的契胡武士,帶著爾朱榮的妻兒,趁夜色燒毀了洛陽的西陽門,慌忙率兵奪門而出,馬不停蹄地逃往河陰。其實洛城中兵力薄弱,又皆不習(xí)武,只要爾朱世隆稍微審時度勢,試探元子攸的虛實,洛陽城便可輕而易舉地占據(jù)。而膽小如鼠的爾朱世隆卻放棄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選擇了逃跑。在賀拔勝和爾朱世隆的“幫助”下,元子攸暫時躲過了一劫。
見爾朱世隆逃走,元子攸忙派武衛(wèi)將軍奚毅等人守住北中城,阻止其南下。在河陰歇了口氣,爾朱世隆準備繼續(xù)狂奔,逃回并州老家去??蛇@回被他手下的司馬子如勸住了。司馬子如一向詭計多端,對洛陽城中的實力又了如指掌。他認為在此關(guān)鍵時刻,一旦逃散,便天下離心,爾朱家族難以東山再起;應(yīng)趁京城慌亂之際,元子攸立足未聞之時,再次回兵洛陽,殺他個措手不及。爾朱世隆見其分析得頭頭是道,便重新回軍殺向北中城。
契胡戰(zhàn)士雖群龍無首,但個個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驍勇戰(zhàn)士。在他們的進攻下,奚毅防守的北中城如同紙糊,一攻即破,奚毅也被擒殺。北魏朝廷聞此大懼,元子攸急忙伸出橄欖枝,派人前往爾朱世隆處慰問。此戰(zhàn)告捷,爾朱世隆志驕氣滿,又加上報仇心切,馬上將來者斬首示眾,以表與朝廷決裂之心,緊接著他又派爾朱度律前往洛陽城討要爾朱榮尸首。爾朱度律一行千余騎,皆白衣素縞,浩浩蕩蕩殺向洛陽城。
見契胡兵士集于城下,元子攸苦于無兵可戰(zhàn),只得放下天子之尊,親自登上洛陽城樓,做起了勸降工作:“太原王(爾朱榮)立功不終,陰謀篡位,已被正刑。諸位只要投降,為國效力,官爵依然如故?!贝藭r契胡兵士皆報仇心切,義憤填膺,這種假大空的空頭支票已沒有絲毫用處。爾朱度律在城下慷慨陳詞:“臣等從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歸。愿得太原王尸,生死無恨?!贝苏Z說得擲地有聲,沉痛無比,可話語未畢,爾朱度律突然言語哽咽,哀不自勝。此言一出,那批跟隨爾朱榮出生入死的契胡武士也皆落淚,在城下號啕大哭,場景極其震撼人心。而城上的元子攸見此場景,也回想起爾朱榮的種種好處,為之愴然淚下。
本是劍拔弩張的一場戰(zhàn)斗,此時卻為了懷想同一個人,變成了雙方共同的一場追悼會??纱罂尥戤叄尻柍且廊徊幌嘈叛蹨I;擦干眼淚,雙方還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元子攸見空談無效,又派手下賜給爾朱世隆免死鐵券,以示誠意。此時爾朱世隆見城中無膽,更加氣驕意滿:“吾為太原王報仇,終無降理。”
至此,元子攸不再幻想,決意死戰(zhàn)。他不惜血本,將國庫財物的老底全部擺出,放置城下,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洛陽城中之人對契胡人皆咬牙切齒,又懼怕城破之后遭受契胡人的血洗之災(zāi),于是一日之中,竟有萬人踴躍入伍參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