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二更,得到羅大綱勝利的消息,太平軍全軍突圍,前隊由韋昌輝率領(lǐng)精銳部隊先行,三更時,楊秀清、馮云山率五千人護衛(wèi)洪秀全家眷緊跟其后,稍后則由蕭朝貴率領(lǐng)一千多人斷后。與其說突圍永安,不如說是優(yōu)哉游哉地走出永安,因為整個突圍過程,沒有一個清兵出營攔截。直至十七日丑時,賽尚阿才發(fā)現(xiàn)太平軍已經(jīng)全部撤出永安,只留下一個空蕩蕩的永安城和兩個瞎子,百姓都沒有了。關(guān)于百姓沒有了這件事情,賽尚阿無恥地上報清廷說是被太平軍殺光了,但我國歷史學(xué)家拆穿了這個謊言:百姓沒有了是因為大部分都投身反清革命,參加太平軍了,剩下的是被清軍“殺良冒功”了。歷史學(xué)家們特別指出,當(dāng)事人龍啟瑞寫的詩歌“殺人數(shù)千余,留血汲道旁”,因為沒有主語,被人頻頻引用,污蔑太平軍,其實詩句里缺省的主語應(yīng)該是清軍。
賽尚阿得知太平軍突圍,大驚失色,萬多人的大軍居然在他眼前來去自如,如果被咸豐知道,搞不好要掉腦袋。賽尚阿趕緊派遣大軍圍堵,前線的各位清軍大帥也都急了,為了保住頭上烏紗,拼著命地督手下追擊。烏蘭泰、張敬修、許祥光跑斷了氣,終于在南山口追到太平軍后隊。秦日綱率領(lǐng)洪秀全的近衛(wèi)軍在隘口阻擊清軍,掩護部隊撤退,雙方一場大戰(zhàn),清軍奮勇沖殺,奪占隘口,秦日綱敗退。清軍雖斬獲不多,但掌握了太平軍的行軍路線。第二日,劉長清和向榮抄小道趕到龍寮嶺,恰巧蕭朝貴的部隊正在通過峽谷。向榮并不著急進攻,因為他知道楊秀清、蕭朝貴習(xí)慣在大部隊通過峽谷的時候派精兵守住峽谷兩邊的山頭,居高臨下,保護大部隊不受攻擊。于是向榮趁大霧(向榮似乎只有在霧天才能打勝仗,仿佛蚩尤)摸上山頭。守衛(wèi)山谷的太平軍因連日血戰(zhàn),已經(jīng)放松警惕酣睡過去,被向榮殺死在甜夢中。向榮大軍從高處沖下,把蕭朝貴前進的路口堵住,在峽谷里展開激烈廝殺。劉長清從背后殺至,兩軍夾擊,太平軍后隊潰不成軍,更兼從高處有炮轟擊,死傷慘重。據(jù)李秀成自述,此戰(zhàn)太平軍陣亡兩千余人,全軍減員三分之一,太平軍突圍隊伍 “哭聲震天”。楊秀清等在前隊得知后隊全軍覆沒,蕭朝貴等僅率幾十親兵逃脫,震怒不已。太平軍都是全家投軍,后隊被殲,家家戴孝,楊秀清等決意要報此血仇。
清軍在龍寮嶺大勝,于是盡棄糧草輜重、大炮火藥,僅攜帶近身肉搏兵器和兩日干糧亡命追擊,尤以烏蘭泰部沖得最快。太平軍打烏蘭泰打上癮了,于是就選擇烏蘭泰開刀。太平軍在大峒設(shè)下埋伏,然后引烏蘭泰來攻。清軍追得太急,已整整兩日沒有進食,向榮提議要修整三日,補充糧草再行追擊,烏蘭泰卻認為太平軍覆滅在即,機不可失,不聽向榮勸告,執(zhí)意要追?!跋蚬滩挥?,烏自以其軍獨出”,“向提督叩馬力阻,不允”(《盾鼻隨聞錄》),向榮萬般無奈,只得派長瑞、和春率五鎮(zhèn)兵馬跟進支援烏蘭泰,自己在谷外策應(yīng)。清軍萬余人沖入大峒谷地,擠做一團,埋伏在高地的太平軍槍炮四起,只有肉搏兵器的清軍毫無還手之力。清軍急切地要想出谷,不料天降暴雨,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籍地。太平軍火器失效,于是從山頭沖下為親屬報仇,同仇敵愾、勇猛異常,不多時,烏蘭泰、秦定三軍隊已所剩無幾。向榮沖入谷中救援,士兵布圓環(huán)陣,連環(huán)放槍,戰(zhàn)死八百人方才接應(yīng)烏蘭泰等人撤退。烏蘭泰、秦定三部屬所剩合計不到百人,長瑞、和春率領(lǐng)的五鎮(zhèn)官兵只有和春一人生還。賽尚阿在奏折里詳細描述了這場大戰(zhàn):
“適雨勢大作,四山云霧罩合。兵將咫尺不能相顧,數(shù)丈之外聞人聲喧嚷,不辨兵賊。前隊勢甚危機,長瑞、和春、長壽即親督湖南兵往下接應(yīng),董光甲、邵鶴齡亦催兵齊下峽谷。沖口路窄,且天雨泥滑……前隊之兵紛紛傷死,后隊接應(yīng)之兵唯有舍命直前。董光甲所帶河北兵抬槍最準(zhǔn),奈北人不慣山行……董光甲下馬持刀,連殺數(shù)賊,陷入賊隊。署參將成林、盡先參將田學(xué)韜、盡先游擊王瑞、千總成魁等趕上,俱殺賊多名,同時戰(zhàn)死。長壽、長瑞……手刃十余賊。長壽被賊矛身受重傷,長瑞之馬亦被賊戳倒……與已革都司徐大醇、盡先守備丁廷仙等同時陣亡。邵鶴嶺亦策馬向前……當(dāng)時戰(zhàn)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