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弗瑞德里克·丹奈——作家、編輯、學(xué)者(2)

奎因百年紀念文集 作者:(猶太)埃勒里·奎里


丹奈辦EQMM的理念是兼收并蓄,海納百川。他重視挖掘那些幾乎要被人遺忘的短篇偵探小說經(jīng)典。解謎偵探小說無疑是奎因最關(guān)注的類型,但是他也能不帶偏見的推崇犯罪小說,更重要的是他不遺余力的用他敏銳的眼光發(fā)覺各類型偵探小說的新人作家。丹奈回憶起發(fā)掘短篇偵探小說奇才史丹利?艾林的過程這樣說道:在1946年底的某一天,他剛從一個結(jié)束的宴會回到家,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但他仍然打電話給EQMM的執(zhí)行主編,要編輯部將最近比較突出的投稿送來給他過目。編輯們提到他們收到一篇不知來歷、無法描述、無法歸類的奇特小說。這篇稿子是由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作者投稿來的,很適合參加開始熱烈征稿的EQMM第三屆偵探小說獎,但編輯們無法判斷這是一篇不可思議的開創(chuàng)性杰作,還是一篇根本不符合競賽規(guī)則的稿子。丹奈收到稿子之后,仔細閱讀了那篇名叫《本店招牌菜》的小說,果然通篇懸疑詭譎,心理轉(zhuǎn)折與最終結(jié)局更是不可想象,他大為震驚,當(dāng)下立刻斷定這是“歷史上最佳作品之一”,如果他還不能確定它是“最好的作品”的話。正是丹奈的這一明智之舉開創(chuàng)了后世的“驚奇小說”之路。

丹奈不認為偵探小說和嚴肅文學(xué)之間存在鴻溝。他邀請嚴肅文學(xué)的名家創(chuàng)作偵探犯罪小說,包括了超過40位諾貝爾獎和普利策獎得主,諸如盧迪亞?吉卜林、威廉???思{、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諾曼?梅勒、艾麗斯?沃克等人,不可不謂其手筆之大。有評論家甚至稱丹奈“將(偵探小說)看起來好像歷史上每個作家都至少寫一篇(犯罪)小說”。此舉不僅提升了EQMM的地位,更加大了偵探小說的影響。另一個使EQMM攀上雜志高峰的是奎因獎?wù)魑牡呐e辦,這項征文從1945年起至1957年為止,一共辦了十三屆。EQMM還主辦了世界短篇偵探小說征文,將影響擴大到全世界。

丹奈的編輯水準得到絕大部分投稿作者的稱贊和尊敬。偵探小說作家比爾?普隆斯津回憶說:“他的編輯工作好似修補匠———常常更改小說的標題、替換文中的單詞和短語,甚至重寫句子———而我對未經(jīng)商量的修改不全持贊同意見。但是我也從沒有反對過弗瑞德在我手稿上的文字改動;我甚至沒有為此爭辯過。他的修改總是小心翼翼從作家角度考慮,并且使思想或者情節(jié)更加清晰,人物更加豐滿,對話或者敘述更加流暢。”經(jīng)丹奈過目的稿件幾乎每件都有批改的痕跡,還會多次和作者聯(lián)系修改事宜,顯見他對編輯工作的負責(zé)。

在早期,丹奈淵博的偵探小說知識令讀者受益匪淺。他將那些已經(jīng)落滿灰塵的珍珠擦拭干凈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或是在編輯手記中縱橫捭闔、引經(jīng)據(jù)典。他還邀請業(yè)界頂尖的學(xué)者和評論家參與EQMM。1946年他請推理名史家霍華德?海格拉夫主持書評欄“話說犯罪”(海格拉夫曾經(jīng)因為這個欄目以及推理史《為娛樂而謀殺》獲得埃德加獎),1949年安東尼?布徹接替海格拉夫主持該欄目,1957年開始布徹主持固定書評欄“每月最佳偵探小說”,此后更名為“陪審席”的書評欄相繼由約翰?狄克森?卡爾、喬恩?L.布林主筆。丹奈給予書評作者最大限度的自由而不加干涉。布徹有一次對丹奈說,他非常討厭《十日驚奇》一書(丹奈認為這是因為小說冒犯了對宗教極為虔誠的布徹),于是問丹奈他應(yīng)該如何評價這本書。丹奈告訴布徹欄目是他自己主持的,想怎么評價就怎么評價。丹奈甚至感到這種問題是一種侮辱。

安東尼?布徹曾在《紐約時報書評》撰文指出,EQMM每期雜志都是按照奎因自己的口味編輯的。其實奎因不僅和他的作者們進行“廣泛合作”以發(fā)揮他們小說的潛力,而且也有作家借用奎因作品中的主題和動機,這些在EQMM中都非常頻繁。因此,讀者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達謝爾?哈米特還是A. H. Z. 卡爾在小說中都曾出現(xiàn)過奎因所強調(diào)的主題:詩歌和推理之間有著密切關(guān)系。讀者也會發(fā)現(xiàn)艾薩克?阿西莫夫的一篇故事是對丹奈和李本身的回應(yīng)。奎因研究專家弗蘭西斯?M.里維斯就此指出:“我不知道我們應(yīng)該說這是偶然,還是奎因的故意設(shè)置,或者是作者為了給EQMM投稿而搞的花樣,但事實是,奎因的影響超越自身,影響了其他作家。”

盡管丹奈也曾抱怨過編輯EQMM是一件極其傷腦筋之事。但是,他堅持不懈的主編EQMM直到他去世,并且將其辦成全世界最好的偵探小說雜志。EQMM刊登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偵探小說,催生了大量偵探小說作家,產(chǎn)生了無法磨滅的巨大影響。

在丹奈之前也有短篇偵探小說選集面市,只是少有編輯如丹奈般不遺余力地為短篇偵探小說的發(fā)展而盡心盡力?!鞍@绽?奎因”的名字出現(xiàn)在大約一百本偵探小說文選和小說集的封面上,是當(dāng)時最為活躍也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選家。

1938年,第一部埃勒里?奎因主編的文選集《挑戰(zhàn)讀者》面世。集子中,編者將偵探的真實姓名隱去,讓讀者猜偵探和作者的名字。這種挑戰(zhàn)的作用很不明顯,對于熟悉偵探小說的讀者來說只是小菜一碟,遠比不上國名系列的“挑戰(zhàn)讀者”難度。1941年,丹奈在創(chuàng)辦EQMM后不久出版了堪稱推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選集《101年的娛樂:偉大的偵探小說1841-1941》。這本書的目的是“描繪(偵探小說)一百年來的整個全景”。丹奈的導(dǎo)言和序文評注,既有學(xué)術(shù)氣氛又有文采,和小說一樣值得關(guān)注?!?01年的娛樂》巨大的成功促使丹奈出版了更多的選集,在今后幾乎每年他都編了文選。

丹奈編輯的選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EQMM上的小說編輯而成的,諸如1946年開始的“奎因獎文選”(EQMM年度最佳小說選)系列,1959年開始的“奎因年度文選”(EQMM年度精選)系列,等等。這些舉動為雜志上的短篇小說提供了更多再版的機會,也更有利于保存。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丹奈選編的單個作家的短篇集。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達謝爾?哈米特9部短篇小說集,原先散落在廉價雜志中的哈米特短篇小說經(jīng)由丹奈的整理和篩選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同樣被偵探小說收藏家引為珍寶的還有丹奈編輯的瑪杰里?阿林漢姆、約翰?狄克森?卡爾、歐?亨利、厄爾?斯坦利?加德納、愛德華?D.霍克等名家的偵探小說集。

此外,丹奈還向BSI(貝克街小分隊,美國著名福爾摩斯俱樂部,奎因———主要是丹奈———也是BSI的會員,并因小說中時常出現(xiàn)臨終留言而受封“臨終的偵探”)獻禮,編輯出版了著名的福爾摩斯戲作集《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失敗史》(1944)。該書因為招致柯南?道爾后人的反對而遭禁,遂成為偵探小說收藏家眼中的珍品。1947年,丹奈主編了由成立不久的MWA(美國偵探小說作家協(xié)會)成員參選的《專家的謀殺》,成為MWA后來文選的范本。1978年,丹奈還編輯了《日本推理小說杰作十二選:日本的偵探小說世界》,堪稱歐美世界認識日本推理小說的先驅(qū)性文集。

丹奈對短篇偵探小說情有獨鐘也絕非偶然,他創(chuàng)辦EQMM、編輯文選集的基礎(chǔ)在于他同時也擁有最好的偵探小說(特別是短篇偵探小說)收藏家。他的收藏簡直就是偵探小說讀者的圣殿:原版包裝的愛倫?坡的《述異集》、原版包裝的《比頓圣誕年刊》(《血字的研究》發(fā)表于此)、帶有題詞的《冒險史》、帶書皮的《回憶錄》、《波希米亞丑聞》手稿,除了杜賓和福爾摩斯還有福翠爾的思考機器(帶有題詞)、莫里斯?勒布朗的亞森?羅平、弗里曼的約翰?桑代克(簽名本)、切斯特頓的布郎神父(簽名本)、波斯特的阿伯納大叔、赫爾克里?波洛、彼得?溫希、陳查理、圣徒、山姆?史佩德、佩里?梅森、菲利浦?馬洛,等等,都是初版珍本書(這些書后轉(zhuǎn)讓給德克薩斯大學(xué))。

他后來還出于自身愛好收藏珍本詩集,包括勃朗寧、拜倫、喬叟、柯爾律治、克雷恩、狄金森、艾略特、豪斯曼、休斯、濟慈、吉卜林、梅斯菲爾德、馬斯特斯、坡、羅賓森、桑德伯格、莎士比亞、雪萊、丁尼生、托馬斯、惠特曼等(大部分由克里斯蒂拍賣行在1983年拍賣掉了)。其中,梅斯菲爾德的《狐貍雷納德》在頁邊空白處、空白頁以及卷首、卷尾畫有54幅鋼筆和水彩插畫。這樣帶有題詞和插畫的版本僅知有三本存世,另外兩本分別屬于英王喬治五世和梅斯菲爾德的妻子康斯坦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