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觀念也并非一成不變,萬古如斯。正是由于上述緣故,文學(xué)史家們常常能根據(jù)詩人的作品某些字句加以編年,或作為研究詩人生平的重要材料。而古代詩人的自述或憶昔之作,也便成為我們知人的最好的材料。例如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贈張相鎬》《流夜郎贈辛判官》等詩,杜甫《壯游》《昔游》等詩,其中不僅可以看到詩人個人生活,還可看到當(dāng)時的社會情況,由于是夫子自道,讀來更覺親切。高適《別韋參軍》寫道: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向君門,屈指取公卿。國風(fēng)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環(huán)宇。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歸來洛陽無負(fù)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從此詩我們大體可以了解詩人早年流落不偶的遭逢和心情,從而在讀到他的“拜迎官長心骨碎,鞭撻黎庶令人悲”(《封丘作》)、“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燕歌行》)一類同情士卒人民,與岑參尚武好勇的傾向不同的杰作時,也就能知其所以然了。因此,對這類詩作予以充分注意,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人能將古代詩人自述生平的詩篇和詩句加以匯編,以饗讀者,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賞析示例】
將進(jìn)酒(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jìn)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譯即“勸酒歌”,故古辭有“將進(jìn)酒,乘大白”云云。這首李白“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bǔ)注李太白詩》)的名篇,舊說均以為作于天寶間去朝之后(約752)。據(jù)今人考證,李白曾兩入長安,此詩當(dāng)為開元間一入長安以后(約736)所作。詩人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飚?!保?。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fā)抒。
詩篇發(fā)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保┧鶝]有的。蘇東坡《八聲甘州?寄參寥子》開篇道:“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韻度似之。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qiáng)。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