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他送到樹上去(1)

河流的秘密 作者:蘇童


――卡爾維諾《 樹上的男爵 》讀后

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在仰望一片茂密的樹林時,發(fā)現(xiàn)粗壯雜亂的樹干酷似一條條小路,樹干之路是幽暗的,彎曲的,當它們向四面八方延伸,一種神秘的難以勾勒的旅程也在空中鋪展開來。是光線的旅程?還是昆蟲、苔蘚或者落葉的旅程?許多從事文學和繪畫創(chuàng)作的人都可能產(chǎn)生諸如此類的聯(lián)想,但卡爾維諾慧眼獨具,他看見了別的,他還在樹上看見了一個人和他的家園。很可能是一瞬間的事,靈感的光芒照亮了卡爾維諾。這一瞬間,作家看見了“樹上的男爵”,他正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上去,那個在樹上跳動的人影,正是作家守望的“人物”――所謂靈感來了,很多時候說的是人物來了。

有個人爬到樹上去,不是為了狩獵和采摘,不是孩子的淘氣,不為別的,是為了在樹上生話!讀者們無法忘記《 樹上的男爵 》,其實是無法忘記一個爬到樹上去生活的人。小說家從來都是詭計多端的,他們塑造的人物形象千奇百怪,套用如今商界的廣告營銷戰(zhàn)略語匯,越怪越美麗,乖張怪戾的人物天生搶眼,印象深刻自然是難免的,但爬到樹上去的柯西莫超越了我們一般的閱讀印象,這個人物設置至今看來仍然令人震驚,在文學史上閃著寶石般的光芒。

《 樹上的男爵 》出版于1957年,此時距離卡爾維諾的成名作《 通向蜘蛛巢的小徑 》發(fā)表正好是十年時間,距離他的另一篇精彩絕倫的作品《 分成兩半的子爵 》則相隔了五年時光。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來說青壯年期的十年時光應該是一段河流般奔涌的創(chuàng)作史,可以泛濫成災卻不允許倒流,而卡爾維諾似乎是斜刺里奪路狂奔,背叛自己的同時也脫離了保守的意大利的文學大軍。卡爾維諾脫穎而出之時正是意大利二次大戰(zhàn)的瘡疤漸漸結痂之時,( 而他早已經(jīng)在《 通向蜘蛛巢的小徑 》中觸及了那塊潰爛時期的瘡疤 ),戰(zhàn)爭年代他在破敗的街道和酒館里體會意大利的悲愴,在和平年代里他有閑適的心情觀察祖國意大利了,結果從樹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祖先。從開始就這樣,卡爾維諾善于讓人們記住他的小說。即使是在《 通向蜘蛛巢的小徑 》中,人物也是不易忘卻的,一個孤獨的男孩,被同齡的孩子們所拋棄,卻被成年人所接納所利用。沒有人會忘記男孩的姐姐是個妓女,而且是個和德國軍官睡覺的妓女。我曾嘗試拆解小說中的人物鏈條:皮恩――姐姐――德國軍官―游擊隊。感覺它像一種再生復合材料,可以銜接無數(shù)好的或者很平庸的情節(jié)、人物關系。( 由此有了皮恩偷槍的故事,有了皮恩和游擊隊營地的故事 ),這個人物鏈所滋生的小說材料是多快好省的,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有過于講求效率的職業(yè)手段都有一定的危險?!?通向蜘蛛巢的小徑 》也如此,看似牢固的人物鏈后來不知怎么脫了鏈,小說漸漸發(fā)出一種機械的松散無力的噪音,也許是從皮恩越獄后碰到“大個子”開始的,一切細節(jié)幾乎都在莫名其妙地阻礙小說向輝煌處發(fā)展。我們最后讀到了一個少年與游擊隊的故事,加上一把槍,很像一部二流的反映淪陷的電影。

一個過于機巧、科學的人物鏈對于具有野心的小說也許并不合適,而作家也不一定非要對“二戰(zhàn)”這樣的重大題材耿耿于懷,卡爾維諾對自我的反省一定比我深刻。五年過去后意大利貧窮而安詳,卡爾維諾寫出了《 分成兩半的子爵 》,單就人物設置來說。已經(jīng)拋棄了人們熟悉的模式,十年過后《 爬在樹上的男爵 》應運而生,令人震驚的卡爾維諾來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