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國人也迫不及待地發(fā)動了入侵波蘭行動。二戰(zhàn)便這樣開始。
1941年,日本人靠石油支撐完美地執(zhí)行了“珍珠港”行動,也徹底地迎來了美國人靠飛機運送原子彈往廣島投放的悲慘日子。
1945年日德投降,除了他們的非正義外,沒有源源不斷的石油燃料供應來維持軍械所需是特別重要的原因。
1958年,伊拉克革命。后來掌權的薩達姆在世界面前牛了二三十年,憑的就是手里有豐富的石油。
之后,中東就沒有安靜過,理由種種的背后就是為了一樣東西:石油。
終于,1980年,中東的兩個兄弟伊拉克和伊朗開戰(zhàn)。
1990年,剛剛從“兩伊戰(zhàn)爭”走出來尚未喘過氣的伊拉克入侵鄰國科威特,還是為了那兒的有取之不盡的石油讓薩達姆眼紅。這回美國人不干了,“沙漠行動”將伊拉克人打得差點回不了家……
20世紀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它帶著石油的濃香腥味,影響和支配著人類的這段最輝煌也最悲慘甚至有時是最卑劣的歷史。
正如《 石油風云 》的作者、丹尼爾?耶金先生所說:“石油帶來了我們的文明中最卓越、也是最糟糕的東西。它一直既是恩惠也是負擔。能源是工業(yè)社會的基礎。在所有能源中,石油,由于其核心作用、戰(zhàn)略性質(zhì)、地理分布、反復出現(xiàn)的供應危機的模式,以及為了獲得石油的報償而控制石油所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的誘惑,一直看來是最大、然而也是最成問題的能源。如果我們到本世紀末,石油的卓越地位不一再受到(也許已預見到)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政治、技術、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保護的危機之考驗和挑戰(zhàn),那將是異常了。在一個由石油如此深刻地形成影響的世紀中,不應不作如此預計。石油史一向是杰出成就的概論和一系列災難性而且代價巨大的錯誤的冗長陳述。它一直是人類崇高的和卑劣的品質(zhì)的表現(xiàn)劇場。創(chuàng)造力、獻身、企業(yè)家能力、獨創(chuàng)性以及技術革命始終跟貪婪、腐化、盲目的政治野心和暴力同臺共存。石油有助于主宰物質(zhì)世界成為可能。它實際上通過農(nóng)業(yè)化學和運輸給了我們?nèi)粘I畹男枰兔姘K矠槿驙帄Z政治和經(jīng)濟的優(yōu)勢的斗爭提供了燃料。很多的血以它的名義而流。只要石油仍然居于核心位置,對石油以及它所帶來的財富和權勢所進行的激烈有時是兇暴的探求,必將繼續(xù)下去。因為我們的世紀一直是一個世紀,我們的文明的方方面面始終是由石油這個現(xiàn)代和使人著迷的煉金術所改造的。我們的世紀確確實實仍然是石油的世紀?!?/p>
我們今天的世紀確實依舊是石油世紀。21世紀了,石油依然是核心的能源,而且比20世紀更加突出了它的核心地位――至少我們目前還遙遙無期地看不到可以徹底替代它的新能源產(chǎn)生出來。那么,21世紀――至少是這個世紀的前50年里,我們將繼續(xù)飽嘗尤其是飛速發(fā)展的我們中國人將飽受前所未有的關于石油帶來的幸福與痛苦、機遇與危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應當更加動員全體國民記憶1959年9月26日這一日子。
當然,我們記憶這個日子是為了更好地記憶起那些在這個日子里為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了奇跡的人,以及人民共和國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的國家精神是什么!
9月26日,松基三井的井臺上一片繁忙,大家期待已久的目光全都盯在那根通向采油樹閥門口的一根長長的出油管……下午四時左右,主任地質(zhì)師張文昭一聲令下:“開閥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