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條件,張青云已經(jīng)感到非常滿足,比起在省城里的其他同學,他算幸運的了,因為好歹他還是個名牌大學畢業(yè)生,工作還不錯。他一個學校畢業(yè)的同學,有的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每個月要七八十塊錢,還是小小的一間民房,在離城市中心很遠的郊區(qū),每天上下班騎車需要個把小時。那時候張青云一個月工資才二百八十塊錢,七八十塊錢算很大一筆錢了。
和鄭麗麗剛談戀愛的時候,這間小屋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兩人一下班,在黨校的食堂簡單吃點東西,就呆在屋子里不出來,拼命地親熱。張青云覺得,日子真是美好極了。他那些留在北京的同學,許多人還住的是集體宿舍,和上大學時沒什么兩樣。屋子里掛滿了褲衩、毛巾,連個坐的地方也沒有。
張青云找工作時曾經(jīng)去過一個老鄉(xiāng)的宿舍。那個老鄉(xiāng)比張青云大六七歲,研究生畢業(yè)留在了北京的一個研究所工作,畢業(yè)幾年了,還沒有談上戀愛,就是因為沒房子。那幾年在北京,別說你有一套房子,就是有一間房子,在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中間就不得了。男女雙方見面后,最先談到的是房子,你沒有房子,北京姑娘誰愿嫁給你做老婆,連個窩也沒有,鳥都需要個窩,人家這個要求,不過分!
能夠一畢業(yè)就在省城里有一間房子,作為自己落腳的地方,談戀愛時有個親熱的場所,張青云覺得不錯了,人得知足。反正黨校有的是地皮,過個三五年,再蓋一棟新家屬樓,那些老教師就會把舊房子讓出來。黨校就這個規(guī)矩,剛來的年輕教師永遠住舊房子、小房子,等你熬到一定的年限了,有了一定的資格了,才有機會住大房子、新房子。張青云算了算,按目前的速度,自己住上新房子,起碼需要十年。
想想也就泄氣了,十年啊,自己都三十多歲了,孩子也該有了吧,還沒熬到一套房子,比起出國的同學,真是有天壤之別。
他大學一個班的同學林小兵,父母有點路子,老早就給他安排好了,大學畢業(yè)不久,就去美國讀書了。大學四年,就沒見林小兵學過別的東西,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英語了,張青云和他的同學都喊他假洋鬼子。
喊歸喊,大家心里還是非常羨慕,誰讓人家有一個好爸爸,有個好爸爸比什么都強!林小兵經(jīng)常吹噓說,等在美國拿到了學位,就在那里找工作,等綠卡,那里普通的大學老師每年都可以掙到三萬多美金,干一年勝似在國內(nèi)干十幾年的。
三萬多美金,張青云換算了一下,當時一美金可以換十幾塊人民幣,這么多錢啊,張青云覺得自己這一輩子也不可能掙到這么多錢。每個月幾百塊的工資,吃吃飯,買買衣服,買點日常用品,就所剩無幾了。
有時候還要請鄭麗麗看場電影,吃頓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張青云就覺得,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時時折磨著自己,就像一只甩不掉的狼狗,這么些年來一直在撕扯著自己的褲腿,想擺脫根本不可能。
自己的錢都不夠花,自然沒有多余的錢給日漸衰老的父母。好在省城離老家有幾百公里,沒什么事情,他們也不會來。
有一年父母到省城里看病,父親心臟不好,每隔幾年要檢查一次。母親從來就沒有出過遠門,看父親來了,她也想順便看看兒子,看兒子住在什么地方,工作環(huán)境怎樣,心里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