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法“不勝之勝”與“不敗之敗”的詭異(3)

激蕩中國海:最后的海洋與遲到的覺醒 作者:王佩云


說不出口的,他和身邊的人也難脫官場潛規(guī)則,海軍建設的財務賬目一直為朝野所質(zhì)疑。而最主要的,還是他本人辦海軍眼界并不高,一出手就是敗筆。他請了一個根本靠不住的英國人當顧問,此人名叫赫德,壓根兒不懂海軍,只一味想著借這件事為他的國家也為他自己多撈些好處。20多年前,恭親王奕?和李鴻章欲向英國購戰(zhàn)船鎮(zhèn)壓太平軍,赫德就曾伙同一個叫李泰國的英國人,拿著中國白花花的銀子,武裝了一支小艦隊開進中國海域,連船帶炮帶水兵通通是英國原裝,還美其名曰"中英聯(lián)合艦隊",讓朝野上下哭笑不得,白賠一大筆銀子退了回去。李鴻章這次又被赫德花言巧語哄得團團轉(zhuǎn),從該國買來已經(jīng)老掉牙的"蚊炮船",瘦小的船身,歪斜的桅桿,孤零零蹲在甲板上的一門火炮,驗船時還擦槍走火,一發(fā)子彈呼嘯著直奔李鴻章而來,險些要了他的老命。只因擔心反對派借機發(fā)難,不得已"打碎牙齒往肚里吞",胡謅了幾條"蚊炮船之優(yōu)點"敷衍朝廷。隨即忍痛拿出一大筆銀子,直接派親信從歐洲購回"定遠"、"鎮(zhèn)遠"、"濟遠"等較為先進的艦船,然至今尚未訓練成軍。他聽人說過,在海戰(zhàn)中如無很好的整體配合,再好的艦船也等于一堆破銅爛鐵。這幾條花大價錢買來的軍艦,可是北洋水師將來能否站住腳跟的頂梁柱,也是他本人日后在朝廷說話有無分量的重要砝碼,絕不能毀在這場準備明顯不足的戰(zhàn)爭里。

李鴻章曾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西太后,既然沒有打贏法軍的把握,那就寧愿在法國人面前服點兒軟,以免把事情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此時眼看海、陸戰(zhàn)場出現(xiàn)了有利清軍的態(tài)勢,他立刻想到抓住這一線轉(zhuǎn)機,充作與法國人談判的籌碼,贏得較大的協(xié)商空間,總比日后輸?shù)迷义佡u鐵強。而正在隔岸觀火的英、美、德等國,這時既不愿看到法國人取勝影響他們在華的利益,也不愿看到中國取勝從而凝聚更大反抗勢力,危及列強在亞洲的霸權。這些國家串通一氣,這邊逼迫清國那邊敦促法國罷戰(zhàn)議和。一時之間,諸國公使往來北京和天津之間,上躥下跳,頤指氣使,咿里哇啦,咄咄逼人。

法國人本已進退兩難,就坡下驢,求之不得,還順勢在列強面前賣了個好。該國摸透了大清國的軟骨癥,在談判桌上以勝利者自居,提出這樣那樣苛刻條件,都是獅子大開口。李鴻章守住一條底線,只求此次議和不賠款,避免朝廷財政雪上加霜,別的條款都只皺了皺眉頭,便讓海軍顧問赫德所指派的一個心腹,在巴黎與法國草簽了一紙停戰(zhàn)協(xié)定,并由慈禧太后正式發(fā)布了停戰(zhàn)令。隨后,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在天津正式簽約,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并且給予法國在云南、廣西通商的特殊權益,還規(guī)定以后在兩省修造鐵路必須與法國協(xié)商。法國人還要求清政府解散其難以對付的黑旗軍,并以拒絕交出他們占領的澎湖列島相要挾。劉永福這位出身草莽的抗法英雄,最后被清政府威逼利誘,打發(fā)到一個偏僻海島上,當了南澳鎮(zhèn)總兵官。他頭上的棱角、身上的銳氣也被磨光了,在龐大的官僚集團內(nèi)再也沒能有所作為。

"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一場詭異的戰(zhàn)爭,有了這樣詭異的結(jié)局。人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