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現(xiàn)在很少看到醬園了。滿街之上,四處多的倒是洗腳城。這讓外地人很奇怪,咦,長沙人怎么這么愛衛(wèi)生呀?那副好奇樣子若讓長沙人覷到,會奇怪著你的奇怪,外地人怎么這么蠢呀?
洗腳城多我不反對,但是看不到醬園我卻有點悵然。過去長沙,街巷里是有很多醬園的。我念小學時住藩后街,院子一墻之隔就是一個醬園。從前的醬園,有很多是前店后坊。我們院子里的小鬼喜歡爬墻,援院子門前一棵苦楝樹,爬到屋頂上,可見醬園后院的坪里擺放著十數(shù)口褐色的大缸。缸頂上鋪著篾織斗笠形的蓋。有工人在一只大腳盆里,原地踏步般不斷地踩著,褲腳捋起很高,一股醬氣沖上來,屋頂上都是人生的五味。細看來,那人原來是在做醬辣椒,踩緊一腳盆,再放到缸里腌起來。大人說,醬園里的醬菜,只吃得,看他做不得,若是看了,會吃不下去的。據(jù)說豆瓣醬呵辣椒蘿卜呵臘八豆呵,等等等等,都是這樣的做法,拿腳踩緊在醬缸里。所以吃醬菜的時候,你不能有太豐富的聯(lián)想,不能腦殼里浮出一雙香港腳來。但是我們細伢崽是不怕的,香港腳又如何?若是吃得照樣吃!那時節(jié),我們常常在醬園里的人下了班之后,翻墻下去,偷里頭的醬菜吃。紫油姜呵,醬黃瓜呵,蘭花干子呵,什錦菜呵,酸藠頭呵,孫猴子吃王母娘娘的蟠桃似的,吃出來一臉竊竊的幸福。
現(xiàn)在的腐乳,幾乎都是瓶裝的,而那時醬園里都是自己做的,散裝,一陶盆,擺在柜臺上,三分錢一片,上頭蘸滿了細碎的紅曲同辣椒粉,特別好吃。我外婆就喜歡買這種長沙人稱為“貓乳”的東西,早上,下油炒飯,稀飯,胃口大開。那時我們在瀏城橋上吃麻油豬血,里頭要放切得米細米細的醬蘿卜丁和大頭蘿卜丁,餛飩呢,則要放排冬酸菜,同樣也是切得米細米細的。這樣的小吃,如果沒有這樣的作料,吃起來就不對頭。而這樣的作料,必是來自長沙的醬園。如今豬血是有,餛飩也是有,但作料卻不地道,大約是因為如今醬園不知何處去了吧。
后來我父母搬到南門口,正在德茂隆的后頭。德茂隆的“德”字牌香干子是最有名的。不過,那時候,長沙的醬園里,香干子普遍都做得好。用料講究,且有職業(yè)道德。從前德茂隆的老板好像姓謝,我在一份老長沙的資料上看到,他每天都搞“質(zhì)量監(jiān)控”,香干子的厚薄,顏色,大小,都嚴格把關,稍不合格,就拿起來丟到灶洞里燒掉。他用的做香干子的豆子,都是最好的豆子。我家里來了客,外婆總要炒一碟德茂隆的香干子,放辣椒,大蒜,或者還有肉,那可是客氣得不得了的?,F(xiàn)在,德茂隆沒有了,很多老長沙都懷念它。“德”字牌香干子據(jù)說還有,但是可以料得到,同謝老板時代的比起來,肯定要遜色得不知哪里去了。
我們小的時候,放學回家,大人總是吼著我們的小名:狗伢子,紅妹子,把鼻涕龍擦干凈,去,打一角錢醬油來,打五分錢醋來,快點快點!
黃昏如煙的時候,這樣嚴厲而親切的聲音,湘劇高腔一般的聲音,是長沙人生活的一部分呵。
而現(xiàn)在的細伢崽,根本沒有聽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