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從床上跌落、腫了個大包而哭叫的孩子,覺得很心疼,恨不得代替他受苦,可是跌下來的不是自己,當(dāng)然無法真正感受到孩子的痛楚?;蛟S有人反駁說,做父母的看著孩子受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樣。不過,身體的痛和心里的痛是兩回事。
我傻傻地望著眼前哭叫的孩子,心想“這個孩子終究得靠自己活下去啊”。即便是他的父母,也無法真正感受到他心里的痛。惟一能做的只是永遠(yuǎn)守護著他而已。想到這里又覺得很舍不得。
某個夏日,有一家子麋鹿橫越了我家的庭院。重達(dá)六七百公斤的麋鹿,比一般印象中的鹿大了許多,這種巨大的生物出現(xiàn)在家附近雖是家常便飯,卻還是不免懾于它們的龐大。在阿拉斯加,每年
都有人死在麋鹿腳下,尤其是帶著小鹿的母麋鹿,可能比棕熊還要危險,它們會抬起前腳來攻擊敵人。我自己就曾經(jīng)好幾次在原野受到母麋鹿的威嚇。保護孩子是每一種生物與生俱來的本能行為,而現(xiàn)在我也更能夠站在大麋鹿的立場理解它們的行為。稍微改變一下觀點,就看到更多過去所看不到的了。
人們總是在長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時期。想的不外乎是熱衷的各種游戲、已不復(fù)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馬的好友??不過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應(yīng)該是當(dāng)時所不在意的“時間”吧。那種無關(guān)乎過去或未來,只在乎眼前片刻,無法再重新拾回的時光。
或許過去和未來根本不存在,只是人們隨意幻想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人們竟也擺脫不了這種既有著美感,同時卻又乏善可陳的幻想。也因為如此才會無法自拔地對嬰孩以及天地萬物那種“片刻的生命力”感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