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六歲離開了母親,初到濟南時曾痛哭過一夜。上新育小學時是九歲至十二歲。中間曾因大奶奶病故,回家過一次,是在哪一年,卻記不起來了。常言道:“孩兒見娘,無事哭三場?!蔽乙姷搅巳找顾寄畹哪赣H,并沒有哭;但是,我卻看到母親眼里溢滿了淚水。
那時候,我雖然年紀尚小,但依稀看到了家里日子的艱難。根據(jù)叔父的詩集,民國元年,他被迫下了關東,用身上僅有的五角大洋買了十分之一張湖北水災獎券,居然中了頭獎。雖然只拿到了十分之一的獎金,但數(shù)目已極可觀。他寫道,一夜做夢,夢到舉人伯父教他作詩,有兩句詩,醒來還記得:“陰陽往復竟無窮,否極泰來造化工?!焙髞碇辛霜劊詾槭窍热撕亲o。他用這些錢在故鄉(xiāng)買了地,蓋了房,很闊過一陣。我父親游手好閑,農活干不了很多,又喜歡結交朋友,結果拆了房子,賣了地,一個好好的家,讓他揮霍殆盡,又窮得只剩半畝地,依舊靠濟南的叔父接濟。我在新育小學時,常見到他到濟南來,住上幾天,拿著錢又回老家了。有一次,他又來了,住在北屋里,同我一張床。住在西房里的嬸母高聲大叫,指桑罵槐,數(shù)落了一通。這種做法,舊社會的婦女是常常使用的。我父親當然懂得的,于是辭別回家,以后幾乎沒見他再來過。失掉了叔父的接濟,他在鄉(xiāng)下同母親怎樣過日子,我一點都不知道。盡管不知道,我仍然想念母親。可是,我“身無彩鳳雙飛翼”,我飛不回鄉(xiāng)下,想念只是白白地想念了。
我對新育小學的回憶,就到此為止了。我寫得冗長而又拉雜。這對今天的青少年們,也許還會有點好處。他們可以通過我的回憶了解一下七十年前的舊社會,從側面了解一下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對我自己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七十多年前,又變成了一個小孩子,重新度過那可愛又并不怎么可愛的三年。
2002年3月15日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