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閥亂》11(1)

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 作者:(日)陳舜臣


“你們這些人怎么這樣說話呢!”董卓大聲吼道,“你們是在皇都伺候天子的近臣,卻沒有盡到自己的任務(wù),使天子陷于這個地步!你們罪該萬死,卻要聞訊趕來搭救的人退兵,這算什么?”

董卓說的話完全合乎道理,公卿們一時啞口無言。他們沒有一個敢啟齒駁斥董卓。

“皇上,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臣愿聞其詳?!倍康?。

皇帝哭得更厲害,說不出半句像樣的話來。董卓毫不客氣地悶哼一聲。

“事情的開端是,宦官們假借皇上旨意,召大將軍何進入宮后,大家動手把他殺了……”

替代十四歲皇帝回答的是九歲陳留王劉協(xié)。

“嗬……”

董卓表情訝異地望了望陳留王。比起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的皇帝,這位弟弟的神態(tài)何等鎮(zhèn)定。他的說明語無阻滯,口齒清晰,而且毫無怯色。

“這個小鬼硬是要得!”

董卓立刻有了這個想法。

被人畏如猛獸的董卓,有一種野獸般的敏銳直覺。這個直覺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的。他認(rèn)為“硬是要得”,不是純粹為了皇弟聰明而內(nèi)心佩服,而是認(rèn)為這個人可以大加利用。

陳留王劉協(xié)一點也不像一個小孩,把這次在宮中發(fā)生的事件說明得有條不紊。

感佩的不只是董卓,連群臣也由衷露出佩服的表情。不似宦官或?qū)m女,廷臣過去絕少有機會和陳留王接觸。

“聽說陳留王很聰明,卻沒想到聰明到這個程度……”群臣都如此想。

日益中落的漢王朝,能否由這名少年挽回頹勢,重建往日雄風(fēng)?――這好像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國家連連發(fā)生亂事,而萬人之上的皇帝雖年已十四,遇到事情時只會哭泣,根本欠缺作為統(tǒng)帥者的資格。

正因為皇帝是個顢頇無能的少年,所以,陳留王的才華更加顯得耀眼。由于厄運連連,陳留王的辯才無疑更引發(fā)人們對他的信賴感,甚至視他如救主一般。

董卓立即做了有利于自己的打算。

廢掉庸愚皇帝,讓這位聰明伶俐的皇弟就帝位吧!廢立皇帝當(dāng)然不是一件小事,自然會引起極大非議。

――暴逆董卓!

因此聲討董卓的人,一定遍地皆是。他們團結(jié)起來進行討伐是意料中事。但,這個團結(jié)會真正穩(wěn)固嗎?

為何反董卓團體之團結(jié)不會穩(wěn)固?原因不外乎是,連最反對董卓的人內(nèi)心也贊成他所做的廢立皇帝之舉。

――陳留王才值得信賴!

――今皇未免太窩囊!

目睹剛才情形的群臣,全都有了這樣的強烈印象。要是辦得到,他們自己也想廢今皇而新立陳留王為帝。表面上否定心中肯定的事情――這樣的人絕不可能產(chǎn)生極大力量。

董卓正有意進入洛陽,執(zhí)牛耳于天下。他當(dāng)然會預(yù)期自己將會面對無數(shù)反對者。

董卓此時致力的方向,在于擊潰反對者的結(jié)盟力量。為了如此,他使出的手段是――把被反對的事情換成不會引起反對者由衷憤慨的事情。

這是一種幻術(shù)。

董卓以他的野性嗅覺選擇了自己該走的路。

天子的行列終于回到洛陽。他們采取由董卓軍護衛(wèi)之形態(tài)回京。因此,天子安返皇都論功行賞時,董卓自然被列為功勛第一者。率領(lǐng)三千軍隊趕往的將軍,只有他一人。其余前往奉迎天子的人,率領(lǐng)的部隊人數(shù)充其量只有五十或一百。

實際上,董卓只是剛好路過北芒阪,而他卻充分利用了這個際遇。

天子返還洛陽后,立即向天下發(fā)布大赦令,同時將元號光熹改為昭寧。

這是認(rèn)為發(fā)生宦官悉數(shù)被殺之事不祥的緣故。

董卓若要在皇都洛陽掌握霸權(quán),必須以武力為后盾。但,他的主力在涼州,離洛陽甚遠。而即刻把自己的大軍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dāng)?shù)貙④娭?,不乏隨時召集五千或一萬軍隊能力的人。雖然奉迎天子時的人數(shù)最多,但,董卓的武力在洛陽算不了什么。

“非增加兵員數(shù)不可,而且要以最快速度……”

要從西方迅速召來主力軍是不可能的事情?,F(xiàn)在該如何是好呢?

洛陽此刻有許多失去主子的軍隊。被宦官殺害的大將軍何進以及其弟車騎將軍何苗的部下等都是。

最好的方法是吸收這些軍隊。

但,失去主子的軍隊也想選擇新的主人。他們不是隨便登高一呼就會過來的。跟對了主子――也就是實力強大的人,他們才有發(fā)跡希望。所以,他們都在靜靜觀望什么人的力量最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