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稱為后漢王朝病根的“清濁之爭”,再度惡化。
士大夫?qū)鹿侉D―在這宿命性斗爭中,雙方的憎惡感已達極點。
西園八校尉中被任命為中軍校尉的袁紹,自認為是士大夫之代表人物。汝南郡汝陽縣袁家乃當代第一名門。
這個家族以“四世三公”而聞名。也就是說,到袁紹父親這一代為止,他們家族四代皆為“三公”(指首相“司徒”,副首相“司空”,國防部長“大尉”而言,皆為國政中心人物),像這樣的家族,全國實在找不出第二個。高祖父袁安歷任司空、司徒,其子袁敝為司空,其孫袁湯歷任司空、太尉、司徒三公,曾孫袁逢則為司空。
袁紹是袁逢的兒子,只是,由于袁逢胞兄袁成英年即逝,而被過繼為伯父之子。
因為是這等名門之后,所以自詡為士大夫之代表也無人表示異議。
紹有姿貌威容。
如《 三國志 》記載,袁紹不但長得英俊,而且一表人才。
作為清流之代表的袁紹,對濁流宦官甚為憎惡。
雖然袁紹是個俊秀偉丈夫,卻不是溫和型人物。年輕時候的他以俠客自任,時常與人打斗。他常與曹操結(jié)伴干“搶新娘子”惡作劇之事,已如前述。
“使朝政紊亂之宦官,應(yīng)悉數(shù)誅殺。”
袁紹對大將軍何進做了此一聳人聽聞的建議。
大將軍的地位猶在三公之上,而靠妹妹何皇后的庇蔭、與弟弟何苗相偕居顯要之位的何進,正因為自己是屠夫出身,所以在袁紹這等名門出身者面前,有極大自卑感。而他在內(nèi)心卻有這樣的想法:“我絕不是只靠妹妹發(fā)跡的,我也有實力!這一點,總有一天會讓你們知道!”
“倘若能清除我王朝積年之病根,大將軍之名將永垂青史?!?/p>
被系出四世三公名門的袁紹如此煽動時,何進果然燃起戰(zhàn)斗意念了?!昂?!就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干掉!”
不過,這件事情有失敗前例。過去竇武企圖肅清時,自己反而被殺。何進突然有了些許躊躇。
頗富打架經(jīng)驗、善于察言觀色的袁紹,立刻以激勵口吻說:“竇武所以失敗,是因為禁中五營士兵全在宦官的指揮之下。將軍和竇武不同,與令弟共同領(lǐng)有自己的將兵。但愿將軍能為天下除患,留芳萬世?!?/p>
“說得也是……”
雖然如此,何進的猶疑依然未消。他在心里暗中比較自己的部下和宦官支配的禁中軍兵力。
袁紹連這一點都看得出來。
“大將軍請放心吧!我們可以召集與宦官毫無淵源的地方軍到中央來。地方上有許多猛將豪杰啊!他們都是沒有感染到皇都華美風習之樸實精銳軍隊,一定會打贏宦官的?!?/p>
經(jīng)過袁紹說服后,何進終于點頭。
袁紹也找來頑童時代的好友――現(xiàn)在同為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曹操,加入他們這一派。
結(jié)果,曹操不但沒有答應(yīng)參加,更以下面的話忠告袁紹:
“宦官這個職位,存在已經(jīng)很久。他們專橫確實是不對的事情,但,要處罰他們,由一名獄吏執(zhí)行就夠,為什么要發(fā)動天下大軍呢?發(fā)動這等大事,秘密一定會泄露的?!?/p>
“不以大軍對付,對方一定不會屈服,因為他們也有軍隊??!”
袁紹志在盡快消滅宦官。
“召集地方軍千萬不可找董卓。找那種人來,洛陽一定會被搞得亂七八糟的。”曹操道。
“不,我倒想特別倚重董卓。因為他率領(lǐng)的涼州兵很強嘛!”
“強是強,可是……”
曹操知道多說無益,所以打住。
袁紹急著要起義。打架想獲勝,“先發(fā)制人”是最大原則。而不擅長打架的何進,則認為當務(wù)之急應(yīng)該在于招募同志。
廣邀各地軍閥共同起義的他,決定等這些軍隊抵達后再說。
何進憎惡宦官的情形,和身為士大夫的袁紹等人有些不同。有宦官在時,身為外戚大將軍的自己,便不能隨心所欲地發(fā)揮權(quán)勢。他只想把宦官悉數(shù)掃出宮廷外,倒沒有將他們?nèi)珨?shù)殺盡之意。何況宦官中也有不少與之交情甚篤的人,其中一些更是對他有過恩情。屠夫家庭之女兒得以進入后宮,是因為收買宦官的關(guān)系。脾氣倔強的何進之妹,在成為皇后之后,也有過使靈帝大為不悅之事,她的皇后之位當時險些被廢,后來由于宦官極力為她求情,因而得以不了了之。所以,何進認為自己與宦官的交情,毋寧較士大夫為深。
士大夫有引以自傲的家世,而何進根本沒有。何進和士大夫會面時,難免有些緊張,與宦官在一起時,則甚為輕松自在。
如前所述,宦官蹇碩的密謀,曾經(jīng)被同樣是宦官的郭勝偷偷向何進通報。而且,何進和數(shù)名宦官要人有姻戚關(guān)系。他的妹妹就嫁給了宦官領(lǐng)導人物張讓的兒子。
起義之事一再拖延的結(jié)果,如曹操所料想,肅清宦官之密謀果然泄露出去。
“那樣疏于保密,秘密不外泄才是怪事一樁呢!”
事后,連曹操都如此冷笑。曹操的祖父也是宦官,有人甚至企圖拉攏曹操參加密謀。這個團體的保密觀念何等缺乏,由此可見。
知道何進密謀的宦官們,當然陷于極度緊張。
這是緊要的生死關(guān)頭。
宦官領(lǐng)導集團張讓、趙忠、段?等人,立刻舉行高層會議,研究對策。
――首要之務(wù)在于干掉對方的領(lǐng)袖人物!
眾人很快就有此決議?;鹿贈Q定事情,比大將軍何進干脆得多。
對方領(lǐng)袖人物當然是指何進或袁紹而言。
“干掉”并不是要以正式派兵方式攻殺,而是將之誘出而予以暗殺。但,袁紹不是那么容易就會被誘出的人。
對何進下手,應(yīng)該較為容易。
假借何太后之名召喚時,何進一定不疑有他,會立刻趕到宮內(nèi)來才對。大家決定如此誘來何進,接著密議對其襲擊的方法。
士大夫軍隊揮動白刃,看到宦官一律格殺。被去勢的男人都相當肥胖,而且沒有胡子。有些人由于容貌類似宦官而被誤殺,所以宮廷內(nèi)沒有留胡子的官員不得已脫光衣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