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文大驚,連忙問:今天是多少號了?
人家有板有眼地告訴了他。
“嗚呼哀哉――我差點要誤大事了!”王“瘋子”一下變得不瘋了,他趕緊返身,直奔自己的家……
第二天,考場上人頭攢動。這時已經出名的王“瘋子”到了考場,負責看門的人一見“瘋子”來了,大喝一聲:你來干什么?走遠一點!
王秀文跺著腳:哎喲我的師傅,我哪有一點瘋嘛!你不信看看我的準考證嘛!
看門的看了看準考證,沒錯。但再瞅瞅王秀文,他疑心了,叫來招生辦的人問:這“瘋子”怎么也有準考證?
招生辦的人笑了:他是有點瘋,不過不是神經病的那種瘋,而是思想上有點那個,哈哈哈……
噢噢,明白明白。看門的回頭重重地用拳頭砸了一下王秀文的肩膀:小子,好好考,別再裝瘋賣傻!
好嘞!王秀文就這樣走進了考場。
四門考課,王秀文每次都是第一個出來。有人問他考得怎么樣,他總是學著范進的樣連說“中了中了,哈哈,肯定中了”。
這家伙準又瘋了。人們在背后朝他指指點點。
考試結束,又過了一段時間,與王秀文同進考場的人一個個相繼接到了入學通知書,惟獨他沒有。
王秀文這回沉默不語了。有人這時拿他開心:瘋子,這回“中了”沒有???
呸,你們都給我滾!王秀文怒氣沖天地拾起地上的磚頭和石塊,不管是誰就扔過去,嚇得周圍的人都大驚失色:瘋子又瘋了,別再去惹他了。
后來,王秀文聽說自己的數學考了7分!他大怒,跑到招生辦就滿樓嚷嚷,吵著要看卷。大樓里的人一看是他來了,一邊說著“瘋子來了”、“瘋子來了”,一邊趕緊紛紛關上門。王秀文更火了,見門就踢。最后他查到了自己的卷子,結果發(fā)現真的出現了大錯:他的數學分數應該是77分,抄分的人沒有認真看,抄成了7分,整整給他少算了70分!
“對不起對不起,實在對不起。因為這次考生中數學交白卷的不是一個兩個,能考7分的也不算少了,所以險些誤你的大事。”招生辦的老師,一萬個道歉。
這回王“瘋子”很有風度地說了一聲:“沒關系,反正能‘中了’就行?!?/p>
好事多磨的王秀文終于如愿以償走進了一所名牌大學,后來又當了研究生,如今正在海外四處“瘋”著。
像王秀文這樣的“瘋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可以說它是中國封閉了多少年后真正走向開放的標志。但中國又是個人口眾多、教育落后的大國,能上大學的畢竟是極少數人,至1980年,我們的文盲仍有一兩億之多,絕大多數的青壯年只具初、高中文化。什么時候上大學成了所有青年和所有家庭的最高愿望?當然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結果。當“科學的春天”之風吹拂神州大地時,當徐遲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把陳景潤這樣埋頭搞科學研究的知識分子奉為民族英雄和時代象征時,當鄧公一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發(fā)表時,當北大方正、中關村電腦城如日中升時,當一群又一群知識經濟下的百萬富翁誕生時,當黨政機關、中外企業(yè)甚至個體民營老板的招工牌上第一條件就是文憑,上大學越來越成為人們自我生存與爭取有所發(fā)展的必備條件時……每一個中國家長、每一個到了就業(yè)年齡的青年和正在準備踏上社會的學生們都清楚地意識到:沒有相當過硬的學歷和文憑,個人或家庭的生存形態(tài)將面臨不可抗拒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