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位作戰(zhàn)勇敢的名將,卻有不容回避的弱點:性格簡單。薛萬徹打仗,以勇猛著稱,最出色的戰(zhàn)術(shù)就是進攻、奇襲,但是在謀略方面,卻與同時代的名將相去甚遠,唐太宗曾評價薛萬徹“非大勝,即大敗”。這個弱點反映在生活上,就是思考問題簡單,做事不考慮后果。唐太宗晚年,薛萬徹受到的恩寵達到頂峰,唐太宗將女兒金陽公主下嫁給他,并命他隨軍征討高麗。征高麗戰(zhàn)爭中,薛萬徹一路勢如破竹,但唐軍整體卻進展不順,最后無功而返,立下大功的薛萬徹也因此沒有得到封賞。心懷不滿的薛萬徹因此憤憤不平,經(jīng)常私下里嘮叨,結(jié)果被人告發(fā)。唐太宗臨終前,將薛萬徹貶低,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又將他召回。而他最后的倒霉,卻栽在了一個敏感問題上——擁立景陽王謀反。
其實這個謀反大罪,最后定的主犯是長孫無忌,但薛萬徹一直與長孫無忌交好,因此也受到了株連,畢竟他手握重兵,是皇帝忌憚的人物,又兼薛萬徹性格孤傲,平時得罪人甚多,以至于出了事竟無人為他說情。公元652年,薛萬徹以謀反罪被處死,行刑當日,薛萬徹很爺們,當場大喊“我大好男兒,理應(yīng)戰(zhàn)死沙場,怎能因謀反被殺”。其慨然壯烈,連殺了一輩子人的劊子手都膽寒,斬首的時候刀砍了3次才砍下薛萬徹的頭。這位一生里兩次“站錯隊”的名將,最終還是因“站錯隊”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