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中國歷代帝王中的“敗家子”的話,隋煬帝楊廣恐怕會首當其沖。
千百年來,隋煬帝楊廣,在世人眼里,早就是與秦始皇嬴政齊名的暴君,甚至名聲比秦始皇還不如。秦始皇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但這一統(tǒng)的江山,畢竟是他親手打下來的,最后打了多少賠了多少,最多只是個不賠不賺。但這位隋煬帝卻不同,他的父親楊堅留給他的,是一個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雄踞東亞大陸的世界第一強國——大隋帝國,卻被他僅用了13年時間,就搞得天下大亂,國破家亡,好好的大隋朝,反給盛唐做了嫁衣裳。這真好比一個人繼承了一筆豐厚的遺產(chǎn),卻用極快的速度敗壞光,不是敗家子又是什么?
所以多少年來,在文學作品影視形象中,這位暴君都是百分之百的反面角色。但是審視歷史,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一
說起隋煬帝楊廣,現(xiàn)代人都說是昏君,而在隋文帝在位時期,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楊廣卻是個年輕有為,建功無數(shù),名聲相當好的皇子,甚至許多人把他看做人中之龍,締造盛世的希望。
現(xiàn)代人說得比較多的,是楊廣“裝蒜”的那些事。比如做皇子的時候,他厲行節(jié)儉,謙恭有禮,很得隋文帝的歡喜,最終使隋文帝廢掉了太子楊勇,立他為儲。但事實上,早在楊廣20歲的時候,他就名滿天下了,原因就是那場隋王朝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滅陳戰(zhàn)爭。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就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率領(lǐng)50萬大軍平滅南方陳朝,這一戰(zhàn)的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畢竟是統(tǒng)一天下的最后一戰(zhàn)。而從難度上說,彼時隋朝兵強馬壯,遠非茍延殘喘的南陳小朝廷可比,南征自然是摧枯拉朽。在這場戰(zhàn)爭里,楊廣也第一次讓世人認識了他,作為統(tǒng)帥,他制訂了兩路突破,直搗建康城的戰(zhàn)術(shù),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傷亡,而且隋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繳獲的財物也悉數(shù)上繳,南陳的府庫更是“無所取”。楊廣本人更是以身作則,在軍中身體力行,恭行簡樸,滅陳之后他賞罰分明,殺掉了陳后主身邊的佞臣,贏得了南方百姓的民心。這時期的楊廣,活脫脫一個禮賢下士、勤政愛民的“好青年”,與他即位之后的形象,可謂天淵之別。
其實早在此以前,楊廣就不止一次顯露出他的才能。比如他精于詩詞歌賦,且博覽群書,談論起國家大事來,連父親楊堅都甚為驚訝。楊廣13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太原總管,可見從那時候起,楊堅就對楊廣悉心培養(yǎng),希望他將來能成大器。
而在平定南陳之后,楊廣又參與了隋朝的其他幾件大事件。一是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亂,且在叛亂平定后安撫地方,撫恤百姓;二是在揚州輕徭薄賦,平反冤案。坐鎮(zhèn)揚州平亂的楊廣,可謂一心撲在工作上,一連十幾天衣不解甲,熬夜工作,白天指揮戰(zhàn)斗,晚上打理民事,當?shù)刈阅详愰_始積累了數(shù)十年的積案,被他在一個月內(nèi)全部處理完畢,結(jié)果“上下皆贊之”。公元590年,突厥大舉犯邊,楊廣受命統(tǒng)軍出征,他作戰(zhàn)勇敢,身先士卒,在陜西延安一舉擊退突厥。如此人物,放在當時,著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而在做人上,楊廣繼承了老爹楊堅的特點,格外會裝。此時的楊堅一共有5子,分別是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且5人都是楊堅的正房皇后獨孤皇后所生。不管是立嫡還是立長,皇位本都與楊廣無緣,但楊廣很會討爹媽歡心。而且楊堅的情況特殊,他是中國封建帝王里出名的“妻管嚴”,獨孤皇后在世時,他只有獨孤皇后一個妻子,而獨孤皇后本人性格強硬,對“接班人”這樣的大事,其實是起到?jīng)Q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