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可汗被俘之后,東突厥已經(jīng)盡數(shù)歸附了唐朝,早年叛變東突厥的鐵勒諸部也紛紛歸附,這時期的唐朝領土,可以說是擁有今天整個外蒙古草原。同年三月,原突厥屬下各部落酋長齊聚長安,尊李世民為“天可汗”,中原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正是從此開始。
對投降的東突厥,唐太宗采取了極其開明的政策,不但赦免了頡利可汗的罪過,對投降的突厥人也一視同仁,終唐一世,突厥族官員是唐朝政壇一股重要力量,如執(zhí)力史思、阿史那思摩等人皆是唐王朝重臣。僅貞觀一朝,五品以上的突厥官員就有100多人。長安城內(nèi)居住的突厥人也有1000多家。當然中間也有不和諧,比如公元639年,突利的弟弟結社糾集40多人企圖行刺唐太宗李世民,陰謀被粉碎后,唐太宗采取寬容政策,并未借機株連各突厥部族,反而在突厥舊地建立牙帳,讓突厥成為唐朝邊境的屏障。
東突厥敗亡后,如之前一樣,北方草原的權力真空再次出現(xiàn),而原本被東突厥壓制的西突厥,勢力也再度壯大,之后陸續(xù)有薛延陀汗國等部落崛起,但皆被唐王朝平滅。唐朝在漠北設立單于、瀚海兩個都護府,后合并為安北都護府,委任當?shù)夭孔迨最I為官,將漠北草原納入唐王朝治下。而勢力變大的西突厥,也終未能填補東突厥敗亡后的草原空白。唐朝在與東突厥的周旋時期,對西突厥一直采取通好政策,企圖扶植西突厥來牽制東突厥,但西突厥起先被打得太慘,而在東突厥敗亡后,他們的實力又迅速膨脹。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西突厥的勢力范圍,主要是今天新疆的北部和西部地區(qū),唐朝平滅東突厥后,西突厥東面的薛延陀以及高昌國又相繼歸附,此后高昌國叛亂,唐太宗派侯君集平定。侯君集平高昌國前,西突厥一直支持高昌國,但唐軍夜行700里奇襲高昌,僅用一夜時間平定高昌全境,嚇得西突厥立刻奉表求和。公元640年九月,唐朝在吐魯番設立安西都護府,西突厥被納入了唐王朝版圖。此后,西突厥也和東突厥一樣,由于內(nèi)部的不和陷入分裂之中,唐朝則步步緊逼,以安西都護府為基點,不斷招降西突厥部落,冊封西突厥的各部落酋長為唐朝官?。值得一提的是,唐軍派去平定西域的軍隊,許多都是原東突厥的軍隊,比如名將阿史那杜爾。公元642年,唐將郭孝恪連續(xù)擊敗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陸,眾叛親離的乙毗咄陸于次年奉表歸降,西突厥全境被納入唐朝安西都護府治下。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時,唐朝瑤池都督,突厥人阿史那賀魯發(fā)動叛亂,唐朝一開始采取懷柔政策,但阿史那賀魯卻四處擴張,一度雄踞西域,自稱沙缽羅可汗。唐朝多次征討,皆因地處偏遠,無功而返。公元655年,唐朝以蘇定方為行軍大總管,大舉西征阿史那賀魯。蘇定方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一面招撫突厥部落,一面集中力量攻打阿史那賀魯本部,在卡樂額爾齊斯河戰(zhàn)役中,唐軍用步兵方陣戰(zhàn)術,擊破阿史那賀魯?shù)耐回黍T兵,隨后趁雪夜追擊,一舉攻破阿史那賀魯?shù)睦铣步鹧郎?,阿史那賀魯逃亡塔什干后,被當?shù)厍蹰L送交唐朝,至此,雄踞西域一時的西突厥汗國,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