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香港一位學者講,他的英國朋友問他,香港曾受英國人管轄,英國把自己的制度與價值觀帶到了香港,可為什么香港在很多方面比英國還好?
他強調這是那位英國朋友親口對他說的。其實,不用英國人告訴我們,經常來往英國與香港的華人也有很多人有此感覺,我又有這樣的疑惑,只是,我們還不夠自信,暗暗歸因于我們的眼睛更喜歡黃色的皮膚,耳朵更習慣中文。這不,連英國人也這樣認為。
這位香港學者的結論是,英國帶進來的歐洲制度與價值觀同中國文化結合,激發(fā)了中國文化里精華的部分,生出了更加漂亮的“混血兒”。其實,他本來還可以舉另外一個例子,在羅湖橋的那邊,同樣從歐洲(德國)引進了一套價值觀與制度,結果,曾經有那么一段時間,喚醒了中國文化中沉睡的噩夢,給中國人造成了空前的噩夢。
香港經驗證明:中國文化不但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適應的自由理念不抵觸,還可以相輔相成。我們的教訓證明,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與價值觀,不但多元而且包容,是能夠和我們的文化和諧相處的。它們不會對我們的文化造成威脅,更不會把我們的文化“全盤×化”,香港如此,臺灣也是這樣。我相信任何一位中國人,都不能否認,香港與臺灣可能比中國任何一個相同規(guī)模的城市與地區(qū)都更加完善地保存與發(fā)揚了中國文化。
這也是今天在雨中的臺北街頭散步的時候,偶然同我擦肩而過的那種感覺……這些年,由于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當我再回到自己待過的大陸城市的時候,哪怕只隔了短短幾年,我總有一種被拋離了的感覺,高樓大廈讓人變得越來越渺小,夸耀“人口紅利”的專家不知道“人口”是每個“人”組成的,還有拓寬的街道,被金錢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人流……
一種“家鄉(xiāng)”的感覺離我愈來愈遠,而今天在臺北的街頭,我卻突然與這種感覺邂逅。我在臺北幾乎沒有什么知心朋友,我和這里的人都有著一種隔膜,可今天,有種感覺卻讓我想起了遠方與心中的“家鄉(xiāng)”,或者說,在我的心中,我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原本是應該像臺北這樣的。當然,我也說不清到底是什么樣,正如我也沒有完全搞清那是什么感覺。只模模糊糊覺得,那是一種人與城市融為一體的和諧,而不是城市逼迫著人們驚慌失措……突然想起了今年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句話,也許更適合中國
臺北……
中國
上海當然不能和臺北比,中國大陸的人口有多少?只要說到人口,就有人會說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得益于“人口紅利”。但,在我們沾沾自喜,認為收獲了“人口紅利”的時候,不應該忘記,那些給中國帶來“紅利”的“人口”卻絕大多數沒有分到應得的“紅利”。他們是能夠把這個國家弄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人口”,可離一個一個的“人”顯然還有相當的距離……
這是我今天觀察臺北有些陳舊與簡陋的街頭,看著那些在琳瑯滿目的小食店前優(yōu)哉游哉的臺北市民時的感覺。這種感覺,給了我理解和諧、認識中國的另一個角度。
我喜歡在中國,在“家鄉(xiāng)”散步,這次從大陸到香港再到臺北,其實是有“秘密使命”的,幾位朋友聯系我,說有可能實現我的夙愿,帶我到釣魚島附近的海域去“散步”。可是過來后才發(fā)現,有很大的問題,出海容易,回來可能就會被當作“非法入境”抓起來。我倒不怕被抓起來,但如果為此而在臺灣留下案底,再也不能過來,那就得不償失了。據說,目前要找關系到那個地區(qū)去“旅游”只有從日本走,讓日本人安排。如果真要那樣,我寧肯不去了。
不去釣魚島海域“散步”,照樣能夠感受到中國的廣博,每一次來臺北街頭散步,總能碰上不同的感覺。這正如臺灣人與香港人對大陸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一樣。
說到臺灣與香港人看大陸,也有讓人興奮的。例如,本來月底要參加港大的一個對話會,看了看其中一個議題,發(fā)現還是講香港“高鐵爭議”的,我對一個朋友說,哎呀,你們知道嗎?當朋友告訴我,我可以坐高鐵回湖北的時候,我竟然問他,什么是高鐵?中國有高鐵嗎?
這就是香港人眼中的神奇中國啊,中國大陸竟然不聲不響地建造了好多條高鐵,都修到我家門口了,我竟然不知道,而香港人折騰了整整一年,還在抗爭……
臺灣人也很驚訝,還記得以前有一個“國防部長”唐飛,好像因為核能的事,一言不合就下臺了嗎?臺灣來的劉兆玄博士感嘆道,據說中國大陸正在同時興建40個核電廠,竟然沒有聽說哪個大陸人抗議……
如果說香港有自由,臺灣有民主,中國大陸顯然擁有了“效率”。注意,這里我沒有一點兒厚此薄彼的意思,更沒有嘲諷的意思,這是一個事實存在。如果我們仔細檢視一下,我們會發(fā)現這一切都太神奇了,同是中國人,同是中國文化,同時與世界優(yōu)秀的文化與價值接軌,兩岸三地各取所需,都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
我則繼續(xù)在臺北的雨中散步,思考著這些問題……
復興
上天是公平的,中國人是智慧的。中國實在太大,于是弄出了“兩岸三地”,更不用說世界各地的華人與唐人街,中國文化實在太厚重,于是各地中國人各取所需,各有偏重,而竟然都做出了讓世人矚目的成績。中國大陸的經濟奇跡不應該否認,而香港的自由竟然在國際上排名一直遙遙領先,當然,還有臺灣……
我總是記不住臺灣人使用的那種中國傳統(tǒng)歷法,什么“民國××年”之類的,我的算術不好,記憶也經常選擇性運作,你讓我老是要加上個11的數字換算成公歷(辛亥革命爆發(fā)于1911年,是為民國元年),總覺得別扭,可是,當今天散步臺北街頭的時候,我發(fā)現,今后兩年里,我不用費心換算了,因為我看到了一個數字:99,而明年就是一個誰都不會忘記的大慶: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百年,我們走過了什么樣的路啊,我都不愿意多想,想起來,總會心潮起伏。不過,在臺北的雨中,你倒可以邊散步邊思索,不會有人注意你,你也不用掩飾感情……一百后的臺灣,實現了當初的夢想沒有?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誰能夠否認,百年前的部分夢想在這里實現了,而且,西方所有那些最老牌的民主國家(英國、美國、法國)在他們建立民主制度100周年的時候,有幾個能夠同今天的臺灣相比?
大陸、港澳與臺灣,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詮釋,中國人的文化不但源遠流長,而且還有隨時可以煥發(fā)青春的巨大潛力,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果擺脫文化中腐朽的部分,又如何光大文化中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