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公司想要真正發(fā)展品牌戰(zhàn)略,那么市場營銷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CEO。那么對我來說,要成為CEO都需要準備些什么呢?在什么情況下才能得到一份CEO的工作呢?在此過程中會有什么風險和代價?
說實話,當時我也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已經過了年輕氣盛的階段,有一種失望的情緒籠罩了我,讓我感到很迷茫,沒有方向。我不得不重新給自己定位,審視一下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感到了一絲害怕,我沒有工作了,這種感覺還是我頭一次體會到。我的名字和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關聯(lián),在跟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么說話,那種感覺真的令人不爽。
之后的幾個月,我和自己信任的人們談心了很多次,我還學習了一種印度內觀術,連續(xù)十天靜坐在屋子里,每天十小時以上,靜靜思考。
這種事情對于像我這樣外向的人來說,那真是相當難受。我動搖了,我在想是不是該花這么多時間去這樣思考,是不是該回到家鄉(xiāng)的小城去找一個舒服的棲身之處。
于是,那段時間我總結了自己的問題,一條一條寫在紙上,最終有12頁之多。這些目標包括:我的長處是什么?我的弱點是什么?現(xiàn)在我在哪些行業(yè)有競爭能力?我還列出了那些我想要結交的大商人,我所知道的公司總裁,我想去尋求指點的企業(yè)家和那些我所仰慕的企業(yè)。這樣我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人際關系發(fā)展大行動的計劃,當然計劃中的人物絕不限于上邊提到的那幾種人,我同樣需要認識培訓師、官員、政客、CEO等等各種人物。當所有計劃完全確定之后,我就打開門去按圖索驥地召集我的智囊團了。當時我還有沒資格成為一家大公司的CEO,不過我內心?實是這樣渴望的。
泰德史密斯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好的參謀,就是他告訴我不要總是追求在世界500強公司工作這樣的虛名,這種虛榮的心理必須克服。他還說,如果我想要當CEO,那就必須找一個成長性的企業(yè),這樣才能讓我和企業(yè)一起成長。史密斯的話對我來說就像逆耳忠言一樣,我確實一直以來都太過注重大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