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3年中情局把巴列維拱上寶座以來,這位伊朗國王一直就是美國中東外交政策的核心人物。尼克松在1971 年4 月沉吟道:“我只希望世上多幾位像他這么有遠見的領(lǐng)袖,他的治國能力基本上是溫和的?!?/p>
尼克松在1973 年派赫爾姆斯出使伊朗,也許無意傳達什么訊息。但他終究還是發(fā)出了訊息。美國大使館首席政治官蒲瑞奇說:“我們大驚失色,不知白宮怎會派這么個人,畢竟,他和伊朗人人視為摩薩臺垮臺元兇的中情局淵源太深了。在我們看來,這等于是揚棄美國中立的偽裝,證實巴列維是我們的傀儡?!盿
1977 年12 月31 日,訪問德黑蘭的卡特在華麗的國宴上稱伊朗國王是“中流砥柱”,這個看法經(jīng)中情局的間諜和分析員一再說了15 年而愈加堅定。事實上,巴列維也用這句話形容自己。
可是,幾個星期后,中情局秘密行動處最英勇的情報官霍華德?哈特來到德黑蘭,展開他最擅長的工作:街頭密訪,報道實況。最終,卻得出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他的結(jié)論很悲觀,也直接否定20 世紀60 年代至今中情局口中的伊朗國王,他的上司于是將報告壓下。
中情局沒有能力質(zhì)疑自己這25 年來的報告,干脆就絕口不提巴列維國王有問題。1978 年8 月,中情局告訴白宮,伊朗絕無革命之虞。幾個星期之后,街頭出現(xiàn)暴動。就在暴動蔓延的時候,中情局頂尖分析員送給唐納將軍簽字的“國家情報評估”報告卻說,伊朗國王也許還可以再當10 年,也許撐不久了。唐納看到這里,認為這份報告沒用,便將它束諸高閣。
1979 年1 月16 日,巴列維國王逃離德黑蘭。幾天后,哈特的街頭觀點愈加不樂觀。
他遭到一批武裝暴民伏擊,這些人都是宗教狂熱分子阿雅圖拉霍梅尼的信眾,77 歲的霍梅尼正準備結(jié)束流亡返回德黑蘭。哈特是投資銀行家的兒子,二戰(zhàn)期間,年紀尚幼的他曾在菲律賓的日本俘虜營待了3 年,現(xiàn)在又成了階下囚。俘擄者對他拳腳相向,舉行群眾公審后宣告他是中情局間諜,準備將他當場處死。哈特力稱無罪,在求饒同時心中也已準備受死,但他要求請見毛拉。有位年輕教士來到現(xiàn)場,一見立知這位金發(fā)碧眼、身形壯實的年輕間諜正遭粗暴的審判。哈特回憶:“我說:‘這是不對的,《古蘭經(jīng)》絕不容許這種行為。’”毛拉考慮一下,同意他的說法。哈特獲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