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艾森豪威爾總統(tǒng)發(fā)表一篇名為“和平機遇”的動人演講,宣稱“任何國家自行選擇政府形式與經濟制度的權利,不容剝奪。任何國家欲主宰他國政府形式的企圖,都是站不住腳的”。這些理念令德黑蘭工作站長羅杰?高義朗銘感于心,他質問總部,美國為什么要和英國在中東的殖民主義掛鉤。他認為這是歷史性的錯誤,對美國利益是個長期的災難。艾倫?杜勒斯把他召回華盛頓,解除他的站長職務。一開始就參與大計的駐伊朗大使羅伊?亨德森,強烈反對英國選定墮落的退役少將札赫迪當政變負責人。摩薩臺早就告訴亨德森大使,他知道札赫迪是由英國在背后支持的叛徒。
盡管如此,英國仍然提名,中情局依舊附議,支持唯一公開叫囂奪權、被視為親美的札赫迪。4 月底,警察總長遭綁架殺害后,札赫迪躲了起來。涉案的殺手都是他的支持者,不躲不行,足足躲了11 個星期后才露面。
到了5 月,計劃仍未獲艾森豪威爾批準,政變卻已蓄勢待發(fā)。這時,根據計劃最后階段的設計:札赫迪將以中情局的7.5 萬美元經費成立軍事事務機關,遴選發(fā)動政變的校官。在中情局的伊朗政變史料中,被當做“恐怖暴徒”的宗教狂熱組織“伊斯蘭戰(zhàn)士”,對摩薩臺在政府內外的政治與個人支持者發(fā)出死亡威脅,并暴力攻擊廣受敬重的宗教領袖。中情局這邊將動用15 萬美元宣傳活動經費,以傳單海報來左右伊朗輿論與大眾立場,宣稱“摩薩臺偏袒人民黨和蘇聯……摩薩臺是伊斯蘭敵人……摩薩臺蓄意摧毀軍方士氣……摩薩臺蓄意造成國家經濟崩潰……摩薩臺已經被權力腐化了”。在攻擊發(fā)起日這一天,札赫迪的軍事事務機關將率領陰謀政變者,占領軍方參謀總部、德黑蘭電臺、摩薩臺寓所、中央銀行、警察總局,以及電話電報總局。他們將逮捕摩薩臺及其內閣成員,然后再以每星期1.1 萬美元的經費,迅速收買國會議員,用來確保國會以多數票宣告札赫迪為首相。最后這一個細節(jié)具有賦予政變合法面貌的好處。因為札赫迪將向國王宣誓效忠,恢復王權。
意志薄弱的巴列維國王是否也該插一腳呢?美國大使亨德森認為,他沒那種骨氣支持政變。羅斯福則認為,少了國王,政變無望。
6 月15 日,羅斯福到倫敦把政變計劃拿給英國情報機關的軍師們過目。雙方在掛著“閉門謝客”牌子的總部會議廳碰頭。他們沒提反對意見,反正是美國人埋單嘛。政變雖出于英國構想,但在執(zhí)行上英方領導人不能扮演主導角色。
6 月23 日,英國外相安東尼?艾登在波士頓動腹腔大手術。同一天,丘吉爾中風差點送命。這些消息全未外泄,中情局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