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激烈的保研(1)

北大向左,清華向右 作者:任衛(wèi)軍


最近,考研有了降溫,全國的考研人數(shù)開始出現(xiàn)了下降,但競爭依然激烈。與考研的形式不同,清華還在延續(xù)著自己“4+2”的保研政策。在社會上考研競爭的背景下,能夠讓更多的清華學生以相對容易的方式留在清華園里。這種措施,對于清華的出國熱潮、人才外流,是個明智之舉。

尋找出路

保研,又叫推研,就是保送、推薦研究生,是清華十年來一直貫徹的“4+2”本碩連讀政策。全校大約50%的人能夠免試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這50%的人,在讀了研之后也喜歡叫自己“清華土著”。

如果保送上了碩士,學生不會像“4+2”政策或者國家倡導的兩年碩士畢業(yè),在清華嚴謹?shù)淖黠L下,老師希望學生能夠多做一些事情,培養(yǎng)成熟再走向社會,于是在清華往往需要兩年半,或者三年時間才能碩士畢業(yè)。

如果是保送上了博士,也就是常說的直博、碩博連讀。就是一共花上五六年的時間,先讀碩士兩年,再讀博士三四年。加上本科四年,很多人要在清華再渡過一個“十年寒窗”之后才能畢業(yè)。最后一些院系在學生直博畢業(yè)后,只給學生頒發(fā)博士證書,沒有碩士文憑,并不是兩證都發(fā)。

能選擇的出路,有本系的、外系的、外校的碩博名額。其中最熱門的還是本系的和本校的熱門專業(yè)。本系學生保送本系研究生,名額多、方向接近,是同學的首選。為了轉行的,一部分學生也會向經(jīng)管、IT等熱門專業(yè)嘗試一把,進行交叉學科保研。

最不受歡迎的就是去外校了,每年都是分最低、最后挑地方的同學被保送到了外校。說是外校,其實也是像中科院、北航和一些國家重點的研究所。清華的學生瞧不上外校,這些外校還經(jīng)??床簧锨迦A來的學生。推薦到他們那里的學生,一般都是原來在清華不好好學習的,讀了研也是散散漫漫、不專心干活。人家老師說了:“你們清華的學生都像你這個樣,那我以后還不要你們清華的了。”

在清華的土著,也同樣受到了“失寵”的困擾。某系2002年保送到本系的碩士名額有61人,到了2007年已經(jīng)縮水為49個。而這個系,如今一年要招收將近200個碩士。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清華“土著”不夠優(yōu)秀?這是因為,研究生導師們都認為外校來的學生比本校的更能吃苦、更努力、工作態(tài)度更積極。有些老師就明確表示,如果一個本校的中等生與一個外校的第一名競爭我的名額,我一定會要外校的。試想“土著”中等生在四年前的高考中或許高出外校同學幾十分,但卻在新的推研戰(zhàn)役中“失了寵”。

這就是本科四年不同經(jīng)歷的結果,“土著”從來到清華就認為讀研是“囊中之物”了,開始“好高騖遠”、心態(tài)浮躁,對本應做好的學習和科研變得不重視。而外校來的同學,很多人都是為了圓自己的清華夢而奮斗了四年,那股拼勁和積極向上的作風,是“土著”沒法比的。所以為了“受寵”,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交叉學科

在準備推研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盤算著換個專業(yè)讀研。有些同學在高中就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考不上喜歡的專業(yè),就先考上想去的大學。等上了大學以后找機會,交叉學科到自己想去的專業(yè)讀研。但事實上,如今的交叉學科并沒有這么簡單。

學校雖然越來越放開交叉學科的政策,但實際上交叉學科的名額還是非常少。去參加面試,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競爭對手,盡是各個院系的年級前三名,如果自己的名次是兩位數(shù),老師見到你就覺得你低人一等。

同時,交叉學科,很多名額也是允許本系學生來面試的。比如經(jīng)管學院的一些專業(yè),既允許其他系的來面試,也允許自己系學金融的學生來面試,如果不提前多學點經(jīng)濟課程,老師一聽就知道是個外行,肯定競爭不過懂行的同學。我認識的一位交叉成功的同學,是從大二開始就選修經(jīng)濟類課程,最后多上了二十多門課,相當于又自學了一個專業(yè)。面試的時候,又介紹了參加的很多社會工作、社會實踐   過程非常艱辛。

所以說:“交叉推研,不好玩!”對于在抉擇是選專業(yè)還是選學校的高考學生,一定要慎重,僅以我的觀點,選專業(yè)要比選學校更重要,即便是清華北大,冷門專業(yè)和熱門專業(yè)畢業(yè)后的差別也會非常的大。想要以后交叉,還不如本科時一步到位,選好專業(yè)。

博士 or 碩士

博士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就像“李廠長”、“李經(jīng)理”一樣,可以稱呼“李博士”。然而,對于現(xiàn)在的大學生來講,可不是學歷越高越好。在清華大部分專業(yè)里,讀碩士生的學生保送成績普遍高于博士生,甚至有些同學是怕自己讀碩士成績不夠,才求穩(wěn)選擇讀博士的。

為什么學歷高反而不吃香?

學習最好的同學大部分在考慮出國。他們不是崇洋媚外,是因為他們確實覺得國內(nèi)的專業(yè)水平不如國外,不去國外讀書,恐怕學不到學科的精髓。在是否出國中猶豫的同學,有些人先選擇在國內(nèi)讀個碩士,兩三年的時間做個緩沖,畢業(yè)后再申請出國。

還有些同學上碩士,就是為了文憑。對于他們,讀書早就讀夠了。博士時間太長,本科工作又有點吃虧,所以選擇讀碩士再工作。

再有就是就業(yè)形勢。現(xiàn)在是,碩士比起博士來,找工作要容易得多。需要博士的崗位很少。工作單位都是希望能用本科做的事情就不要碩士,能用碩士做的就不要博士。第二因素是工資,博士的工資一般都因為學歷高而比碩士高不少,這對于企業(yè)來講就必然會慎重選人,選錯了給那么多錢實在是虧。而博士生的心理價位又比碩士要高,開價一般的單位博士們也不愿意去。同時,國內(nèi)畢業(yè)的“土博”受到了“海歸”派的沖擊,“洋博”和“土博”爭一個“坑”,洋博在語言、經(jīng)歷等方面都會更吃香。

再有就是碩士轉行容易,而博士幾乎不可能。對于博士來講,在他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對一個專業(yè)鉆研了八九年,他的思維方式已經(jīng)形成定式。學歷越高,轉變固有思維方式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很多單位愿意要專業(yè)不對口的碩士,但沒有多少地方會收專業(yè)不對口的博士。

正因為博士的出路狹窄,讀了哪個專業(yè)的博士,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就靠這個“營生”吃飯了。出于實際的考慮,同學們普遍會傾向于讀碩士。在本科畢業(yè)生的選擇中:出國 > 國內(nèi)碩士 > 國內(nèi)博士 > 工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