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的滅商與封建(3)

中國通史(上下冊) 作者:傅樂成


(三)周公東征與重定封國

武王在位凡十七年,克殷后七年而死,嗣子成王年幼,由王叔周公旦攝政。管蔡二叔不服,散布流言,中傷周公;并挾持武庚、祿父,聯(lián)合舊諸侯國奄(今山東曲阜市一帶)和淮水下游的外族淮夷等,背叛周室。周公親自東征,用兵三年,才削平這場大亂。用兵的經過,舊載不詳。大概不外第一步先廓清黃河以南,然后渡河北上,平定殷地,再由殷東行經今山東省西部一帶東南下伐奄及淮夷。[參看《大東小東說》(載《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冊)]至于此役之艱苦,也是可以想象的。

大難削平之后,周公對當時的政治局面,作了如下的幾項重要安排:(一)他以成王命把殷地及殷遺民七族封給武王的少弟康叔封,國號衛(wèi)。(二)把商丘一帶的土地及一部分殷遺民贈給紂的庶兄微子啟,以存殷祀,建國曰宋。并以一批新建的姬姓封國環(huán)繞著它,計有曹(今山東定陶縣)、滕(今山東滕州市)、息(今河南息縣)、蔣(今河南固始縣西北)、蔡(今河南鄭州市東北)等國。(三)把魯遷于奄國舊地,以周公子伯禽就國。又改封呂望的兒子呂伋于魯之北,國號齊(都今山東臨淄市)。又遷燕于齊之北,都薊丘(今北京附近)。齊魯兩國都是殷遺民的聚居地。[參看傅孟真《周東封與殷遺民》(載《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冊)](四)在北方和南方加封一批姬姓國,計有晉(今山西太原市北)、邢(今河北邢臺市)、郇(今山西臨晉縣)、隨(今湖北隨州市)、聃(今湖北荊門市東南)等。(五)為加強對東方的控制,于洛邑(今河南洛陽市)建立東都,并把一大批“殷頑民”遷到那里。據傳說洛邑城九里見方,外郭二十七里見方。洛邑又稱“成周”,鎬京又稱“宗周”。這一來周的版圖不但大為擴張,而商的殘余勢力,也在周人的嚴密控制之下,失去叛亂的機會。周人對殷民的強迫遷移分散,是戰(zhàn)勝國處置被征服者常用的辦法。

總計武王成王兩世,周室封立的新國,共七十余,其中周的同姓封國五十余。但當時黃河下游和長江南北舊有的國家或部族,尚不知凡幾,它們有的歸附周朝,有的則因周的勢力不能到達而仍處于獨立狀態(tài)。總計周初及中末期新建的國和舊有的國,至今可考者尚有一百七十多個。[參看陳槃《春秋篇》(載《中國歷史地理(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