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道:“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縱,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p>
尉繚雖以兵法著稱,本人卻是一個堅定的反戰(zhàn)者。然而,他又清醒地認(rèn)識到,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非他一人的力量可以阻擋。統(tǒng)一之戰(zhàn)絕無可能避免,六國必將滅亡。生逢亂世,他將何去何從?在六國和秦國之間,他又將如何抉擇?事六國以抗秦嗎?這樣或許能為六國延數(shù)年之命,換句話說,為六國的達(dá)官貴人延數(shù)年之命。而為了這多出的數(shù)年之命,卻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多打幾十場乃至上百場仗,多犧牲幾十萬乃至上百萬戰(zhàn)士(包括秦國和六國)的性命,讓無數(shù)本可幸免于難的家庭破碎滅亡。
尉繚的咸陽之行,表明他最終站在了秦國一邊。而他向嬴政提出此一計策,正是要腐蝕六國的權(quán)臣,削弱六國的斗志,從而加速統(tǒng)一進(jìn)程,長痛不如短痛,讓該死的戰(zhàn)爭盡快結(jié)束,和平早日降臨。
嬴政聽完尉繚的計策,臉上忽然露出狐疑之色。尉繚的計策,對嬴政來說并不新鮮。早在七年之前,李斯就向嬴政獻(xiàn)過類似的計策①。時為郎官的李斯,也正是因為這一計謀,被嬴政拜為長史,從而迎來了仕途上的重大轉(zhuǎn)折。李斯就任長史以后,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jié)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這一計謀,多年來一直在秘密實施當(dāng)中,幾乎是秦國的最高機密,即使在秦國,知悉內(nèi)情的也不會超過五個人。因此,嬴政不免懷疑,尉繚之所以提出和李斯類似的計策,究竟是英雄所見略同呢?還是尉繚乃是為六國而來,隱約覺察到秦國這一計謀,此番特做試探?
嬴政心存疑慮,于是假意說道:“三十萬金,非為少也。寡人之國貧,恐不能給?!?/p>
尉繚冷笑道:“王者愛民而不愛財。今大王愛財而不愛民,臣復(fù)有何言?”
誰愛財了?你滿大街問去,保證沒幾個人愿意承認(rèn)。常人尚且不喜背上愛財之名,更何況是至高的王者、一切土地和土地以上附屬物的主人呢?嬴政尷尬地笑了笑,謝道:“寡人一時失言,先生幸勿介懷。”
尉繚繼續(xù)冷笑道:“大王以三十萬金為多歟?兵法曰:‘十萬之師出,日費千金?!裢鋈f金,不過十萬之師一歲之費而已,卻能坐收百萬之師十歲之功。天下未嘗無事,非縱即橫也。橫成則秦帝,縱成即楚王。秦帝即以天下恭養(yǎng),楚王則大王雖有百萬金,弗得私也。大王其思之!”
至此,嬴政方才確定,尉繚確是為秦國的利益而來,于是拊掌贊道:“先生之言大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