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節(jié):久違的韓非(1)

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始皇(下) 作者:曹昇


第四章 久違的韓非

太后的提示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說嬴政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向天下放出了要興兵滅亡韓國的消息。韓國接到消息,聚群臣共議,群臣莫不響震失色,以為這回真的是狼來了。

當(dāng)時,天下七國,韓國最弱。最弱也就罷了,偏偏其地理位置又和秦國緊鄰。在秦國的臥榻之旁,酣睡是不指望了,只要每天能有覺睡,哪怕只是打個盹,韓國也就基本知足了。是以,多年來,韓國一直對秦國俯首稱臣,像傍著大款的小蜜,對秦國小心逢迎,媚態(tài)叢生,唯恐哪天秦國一個不開心,就把自己給滅了。

然而,秦國作為大款,對韓國這個小蜜不但不付包養(yǎng)費(fèi),反過來還經(jīng)常性地掏韓國的腰包,調(diào)戲蠶食。接連發(fā)動幾場大戰(zhàn),打得韓國花容失色,尊嚴(yán)掃地,徹底的絕了望。十三年前,蒙驁伐韓,取成皋、滎陽,初置三川郡。十一年前,王龁攻韓上黨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七年前,蒙驁伐韓,再取十三城。

韓國面對秦國的索取無度,也實(shí)在是沒轍,這才飲鴆止渴,想出了派鄭國到秦國做間諜,為秦國修建鄭國渠,使其疲勞而無暇東伐的“餿主意”來。

數(shù)年來,韓國飽經(jīng)秦國的欺負(fù)蹂躪,每戰(zhàn)必敗,戰(zhàn)士被殘殺,土地被占領(lǐng),百姓被接管,早已是茍延殘喘,氣勢低落,滿朝上下,皆陷入一副末日將至的慘淡景象當(dāng)中。如今,鄭國事發(fā),秦國揚(yáng)言要滅韓國以為報復(fù),韓國的重臣們,一時間也沒了主意,縱有抵抗之心,何來抵抗之力?有的大臣,干脆主張向秦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以免生靈涂炭,黎民遭殃。

當(dāng)時韓國在位的是韓王安,時年二十五歲,即位才兩年,正年輕氣盛。聞聽有人建議投降,大發(fā)雷霆,憤慨言道:“公等食韓俸祿,非一日也。今秦師將出,公等不能籌劃應(yīng)對之策,為寡人分憂,卻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欲迎秦以自保,甚失寡人之望。百姓仰公等何為?國家養(yǎng)公等何用? ”

韓王安回到后宮,向太后請安之時,面上猶有激憤之色。太后因問之,韓王安以實(shí)相告,又嘆道:“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臣。今滿朝文武,怯懦無能,無一人堪為寡人籌謀。祖宗數(shù)百年基業(yè),莫非將喪于寡人之手?”

太后微笑道:“眼下便有一個人,可匡社稷,能保宗廟,吾兒莫非忘了?”

韓王安大驚,急問乃是何人。

韓非的身世

太后盯著韓王安,道:“吾兒真不知?dú)e?”

韓王安疑慮道:“母后所指,莫非韓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