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抬起右手揮了揮:“好了,不說這些了。少荃位列督首,來一趟不容易,我們還是談正事吧。選派幼童到西國去學藝這件事,老夫思慮了許久,又和美國公使衛(wèi)廉士、英國公使威妥瑪言及此事,他們均表示同意,但須兩國朝廷正式簽約,束脩、膏火、屋租、食用等項須自備,生員亦由我國派員自行管理。
“老夫回到金陵后養(yǎng)了幾日病,又查辦了一下馬榖山被刺一案,最近感覺精神略可支撐,便預先起了個稿子,也不知行不行得通,還有哪些疏漏。老夫約你們來,就是議一議老夫起的這個稿子。這大概是老夫辦的最后一件事了,也可能是老夫上的最后一個折子。”
曾國藩話畢,由案上拿起草稿,遞給李鴻章道:“少荃哪,你同雨生、純甫兩個議一議。老夫慮事不周,西國的事情知道得又少,不要有什么疏漏?!彪S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又道:“老夫還是那句老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以后怎么樣,老夫大概就管不著了。少荃,煩你扶老夫起來,老夫現(xiàn)在不能久坐。你們議你們的,老夫到里面歇息一會兒?!崩铠櫿录泵Ψ銎鹪鴩瑤熗蕉寺蚶锩孀呷?。
廳子里的人全部起身,目送著二人離去。李鴻章在密室里又耽擱了半個時辰才回到官廳。顯然,有一些話,曾國藩只想說給李鴻章聽,不想讓外人知道。
李鴻章在金陵整整住了十天,陪了曾國藩十天。師徒二人究竟談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折子卻是千真萬確擬出來了。
該折仍由曾國藩起稿,李鴻章、丁日昌會銜。折子的題目是:“擬選子弟出洋學藝折”。
折子一共向朝廷講述了三點向發(fā)達國家派遣留學生的好處:一、知道海外情形,可掌握其強國要領;二、可深入學習輿圖、算法、步天、測海、造船、制器的方法;三、歐洲各國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后可以自強,進而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折子最后又寫道:“近年來,設局、制造、開館、教習,凡西人擅長之技,中國頗知究心。須經(jīng)費均蒙諭旨準撥,亦以志在必成。雖難不憚,雖費不惜,日積月累,成效漸有可觀。茲擬選帶聰穎子弟赴外國肄業(yè)事,雖稍異意,實相同?!?
折子拜發(fā)的當日,李鴻章便離開金陵,在丁日昌、容閎等人的陪同下,登船趕往上海。曾國藩由侍衛(wèi)扶著,把李鴻章等人送出轅門,眼望著他們上轎離去。侍衛(wèi)這時說道:“老爵相,您老到里面去歇著吧。李爵相和丁撫臺、容大人他們已走遠了?!?/p>
曾國藩卻忽然長嘆了一口氣,說了一句讓侍衛(wèi)莫名其妙的話:“以后的大清國何去何從,可就看他的了!”
曾國藩口里的這個“他”,具體指的是誰呢?李鴻章?丁日昌?容閎?侍衛(wèi)頗感好奇,卻沒有膽量問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