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教授直呼其名

中國這邊,美國那邊 作者:方大為


袁岳(Victor Yuan):  

我印象很深刻的教授有幾個。一是本科時南京大學的周元伯教授,他長得很胖,是個有名的律師。他特別關心學生。二是讀法律研究生時的導師王緒三教授,他是東京帝國大學早年的博士生。他講的中文里帶有一些日文語法,有點兒讓人聽不懂。但他記憶力特別好。上課時,他經常會引用說,某某說過的什么話在書的第幾頁。他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三是北京大學的龔祥瑞教授。他是在英國受的教育,但接觸過的普通中國人特別多。他和年輕人一樣,永遠追求新東西。還有,北大社會學系的袁方教授、王思斌教授、哈佛的Anthony Saich教授等。他們教授我知識,也教我做人,我非常尊敬他們。  

普通家長對教授和老師也很尊重。在普通民眾尊重的職業(yè)中,教授和老師排在前三位,特別是,如果是名校的教授,更會受到尊重。名教授,以前都是理工科的教授最出名,如華羅庚和陳景潤等?,F(xiàn)在是經濟學方面的教授最出名?! 〗淌谥g的收入差異很大。有的教授講一小時,收入2萬元,有的每個月才掙1 000元。教授的平均收入在社會上屬中等偏上。如果教授善于運用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資源,則很容易跨入高收入者行列。在北京市地稅局監(jiān)控的高收入人群中,有一個群體就是教授。  在中國大學中,師生關系較美國更密切。在美國大學里,師生之間有點兒工作層面的關系,私人之間不是特別親密。但是中國的教授會把學生看作孩子,邀請去家里吃飯。有時會嚴厲地批評,就像批評晚輩一樣?!耙怀癁閹煟K生為父”。中國的師生關系是生活關系中非常重要的緊密型社會關系?! ?/p>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我想到的第一個教授是教我中文的教授,姓余。她是我讀喬治城大學時中文系一年級的教授。在她身上反映了你所說的中國那種緊密的師生關系。除了上課,她還會格外關心你的學習情況。那時,我從頭開始學習中文,她特別耐心地強調四聲和文法。如果你出錯了,她會讓你重復,直到你說對為止,非常耐心。有時,她會打電話到家里,問你有沒有做完功課。第二個教授是我讀研究生時的Barbara Jordan教授。她在得州大學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講公共倫理課。她來自休斯頓,曾任國會眾議員三個任期。她被認為是美國近代歷史上一個最有道德權威、最正直的政治家之一。這是所有美國人都認同的。她教我為美國人民服務應該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應該是什么精神。做一個教授,社會地位很高,但收入屬于中等。一般年收入是30 000~50 000美元的水平。美國的師生關系一般是非正式的、非密切的。中國學生會很尊重地稱呼“王教授”、“張教授”。但在美國,學生經常直呼教授的名字,特別是到了研究生階段。  

袁岳(Victor Yuan):  

是的,在哈佛時,對Anthony Saich教授,我們就叫他Tony。龔祥瑞教授受過很好的英國教育,他寫給我的第一封信中,前面稱呼是“袁岳兄”,落款是“祥瑞”。我簡直吃驚,過了很久都不能習慣?! ?/p>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我離開學校后,還與教授保持聯(lián)系。有時我尊稱他們?yōu)椤澳辰淌凇薄K麄儠f,“你怎么這么客氣,還是應該叫我的名字。”在美國,教授和學生之間更像同事,而且他們歡迎學生提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只要這個學生能用事實和邏輯支持自己的論點就可以,而不在于結果的對錯。這種靈活、非正式的關系是美國師生關系的重要特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