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擺譜”文化,源遠流長(9)

中國式譜文化 作者:包宇


在整個三顧茅廬的故事中,諸葛亮在進行全方位的擺譜——他在南陽隆中耕田時,把自己比做前朝名相管仲、樂毅,管仲、樂毅何許人也?前者是春秋時期的名臣,曾經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后者是戰(zhàn)國名將,曾經聯(lián)合趙、楚、韓、魏四國攻打齊國,攻占了超過70多座城池。當時還隱身于山野之中的諸葛亮就敢于如此自吹自擂,雖然有人不以為然,但也不得不令更多的人刮目相看。

同時,諸葛亮還給自己取號“臥龍先生”,要知道,在古代,“龍”這個字眼可是極為敏感的,只能用于天子身上,而諸葛亮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稱為“臥龍”,可見他在費盡心機為自己造就名聲。

諸葛亮故意耐住性子,他沒有匆匆忙忙地到各地諸侯面前毛遂自薦,而是等待別人前來請他。果然,有人“上當了”。其實,劉備之所以不惜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有高人在他面前極力推舉褒獎。先是諸葛亮的好友徐庶在臨去曹營之際向劉備專門推薦,接著又有當地名士司馬徽在造訪劉備之時對諸葛亮大加贊揚。一個說諸葛亮好比麒麟鸞鳳,有經天緯地之才,若得此人相助,不愁天下不定;一個說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還是謙虛了,“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而徐庶和司馬徽二人,前者是在劉備手下立有顯赫戰(zhàn)功的將領,后者是劉備非常崇敬的高人。有這樣兩個人的極力贊揚,把急于爭奪天下、建功立業(yè)的劉備的胃口吊到了半空,恨不得立刻把諸葛亮網羅到自己麾下。說到這里,人們不免要產生懷疑,無論諸葛亮有何等才能,可他畢竟在山里未曾嶄露過頭角,其才能未曾經受過實踐的檢驗。那么,徐庶和司馬徽為什么要對他如此推崇呢?于是有人開始猜測,徐庶和司馬徽是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托兒”。

最后,諸葛亮巧妙地“引誘”劉備第三次親自前來邀請,劉備的身后還跟著當時疆場上數一數二的龍虎猛將關羽和張飛。更為“過分”的是,當劉備風塵仆仆趕來時,諸葛亮居然還有“閑心”睡覺。盡管關張二人早已氣得咬牙跺腳,可精明的劉備卻更加認定諸葛亮是個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必須邀其出山,授予重任,這也正符合了諸葛亮的心意。于是,諸葛亮如愿以償地把自己以“高價錢”推銷了出去。

隋煬帝,仁主耶?昏君耶?

對于隋煬帝,無論說他是仁主還是昏君,都會有一大群人站出來反對。他的是非功過交織在一起,仿佛讓人們難以理出客觀評價的頭緒。就是這樣一位看似矛盾重重的帝王,讓后人沿著歷史的長河爭論不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