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世紀中國史第一章(3)

國學大師之死 作者:同道


1895年,甲午戰(zhàn)敗,《馬關(guān)條約》即將簽訂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準備會試的康有為深感痛心,連續(xù)一日兩夜沒有休息,寫成了一篇長達萬多字的《上清帝書》,隨即令梁啟超等人聯(lián)絡18省在京舉人,準備聯(lián)名呈給光緒帝,史稱“公車上書”。在上書中,康有為反對議和,主張繼續(xù)作戰(zhàn),將矛頭直指主和派大臣,闡發(fā)了變法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具體的變法綱領(lǐng)和措施:富國(發(fā)展經(jīng)濟)、養(yǎng)民(獎勵發(fā)明,改善商業(yè)環(huán)境)、教民(普及文化教育)和革新庶政(改革政治組織和行政機構(gòu),廣泛吸收人民參政議政),從而為戊戌變法確立了基本框架。

這次“公車上書”隨著李鴻章在《馬關(guān)條約》上蓋上玉璽而宣告破產(chǎn);雖未能上達天聽,但康有為卻從上書中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于這年5月又上了第三書。此時的康已經(jīng)是進士了,沒人敢扣壓,上書最終到達了光緒手中。光緒看完之后,心中極為痛快,對康大加贊許。這讓康有為倍受鼓舞,為了更廣泛地宣傳變法救國的主張,同年7月,康有為和梁啟超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為即將到來的變法進行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深感“亡國無日”,又給光緒帝上書,同時上呈自己所著《日本變政考》、《俄羅斯彼得大帝變政記》等書,引起了光緒帝的重視。光緒帝這回也耐不住了,不甘心做一個亡國之君,甚至一度想請來華游歷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導改革,足見他的維新愿望是如何的迫切。兩人一拍即合,先是由康有為呈遞《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表述維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接著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以皇帝名義宣布實行變法。下詔后,光緒帝立刻在頤和園召見康有為??涤袨榻K于見到了向往已久的天顏。當時的康有為不過是一個六品工部主事,被皇上破例召見,還賜座說話,這對康有為來說,是怎樣的殊榮!會談持續(xù)了兩個多小時。

后來的歷史大家都很清楚,變法因慈禧太后的干預而流產(chǎn)。沒有掌握實權(quán)的光緒帝和過于理想主義的康有為,在經(jīng)歷了人生最輝煌的103天后,開始走向各自人生的末路:光緒被慈禧囚禁,直至去世;康有為遠走海外,思想日益為世人所棄。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895至1897年,維新派在全國共創(chuàng)辦學會33個、學堂17所、報館9家、書局2家,至1898年增至300多個(所),用以廣泛宣傳變法維新思想;它突破了洋務派僅僅學習西方技藝的牢籠,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政治改革先河,中國近代史由此開始改寫。梁啟超說:“戊戌維新,雖時日極短,現(xiàn)效極少,而實二十世紀新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