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中天:做人學道家,做事學儒家(12)

犀利問道 作者:鳳凰網(wǎng)(非常道)節(jié)目組


易中天:我最喜歡的,那肯定是魯迅。五四時期的作家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魯迅先生。當然魯迅的書你可以采取讀選集的辦法,不一定把全集搬回家,沒有必要。我也沒有全集。

何東:那么你易中天在“有所不讀”里面談到了三不讀,“一本正經(jīng),不知所云,裝腔作勢”。這三不讀,后兩點完全明白,不用說了,第一點有待商榷,到底有沒有不是裝出來的一本正經(jīng)的書?

易中天:有,它不一本正經(jīng)不等于嘻嘻哈哈。這個恐怕是一個用詞的問題,就是我從來就不反對嚴肅認真,在我看來一本正經(jīng)和嚴肅認真是兩個概念。嚴肅認真我是贊成的,一本正經(jīng)是端著[架子],老是“我是大師,我是什么”的,老端著。

何東:你寫這個書生意氣,說政治家不能意氣用事,不然國家壞了;生意人不能意氣用事,不然生意要壞了。只有書生可以有一點點意氣。《百家講壇》火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讓你為名所累,很多的事情纏著你。那么請問,你能多大限度做到意氣用事?

易中天:做不到意氣用事,實際上是做不到?,F(xiàn)在不但是做不到意氣用事,現(xiàn)在多半要憋氣用事,憋著,所以最后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做事。

何東:你在《心存敬畏》里面說中國學術界,包括古代圣賢,都認為真理是可以窮盡的,因此你最后寫了,說一個讀書人一定要有所敬畏,那么請問,你最大的敬畏是什么?上次我問你有信仰沒有,你說沒有。那么作為讀書人,你最大的敬畏是什么?

易中天:真沒想過作為讀書人最大的敬畏是什么?恐怕還是命。

何東:那么在你看來,電視上生動有趣地講歷史,對非專業(yè)的、不以文化和讀書為職業(yè)的人最直接的意義是什么?

易中天:沒什么意義,他們自己各取所需。我沒想過這個意義的問題,我更喜歡“意思”這個詞。中國教育太重于事情的意義,不重于有意思,最后弄得大家都很沒意思。

何東:或者把這點意思變成不好意思。  易中天:對,多半是不好意思,或者是沒有意思。就是因為我們老不說意思,老說意義。我曾經(jīng)也有一篇文章講到這個問題,就是世紀之交的時候,所有人都說千年等一回,21世紀的第一天一定要過得非常有意義。結(jié)果媒體派出記者鋪天蓋地地去搜索,也發(fā)現(xiàn)找不到什么[有意義的]事。

太想有意義了,結(jié)果連有意思都做不到,一點意思都沒有。說到海邊看日出,天天都可以看;到廣場看升國旗,看了好多回了。一點創(chuàng)意都想不出來了。好幾個記者圍著我問,說為什么沒有創(chuàng)意,我說就因為你們要有意義,而不是要有意思,長期沒意思最后就會不好意思,更別提意義了。

對城市的理解源自對細節(jié)的留意

何東:前天我買你的《讀城記》,里頭第一章“城市與人”,說北京和北京人、上海和上海人、杭州和杭州人,簡直活靈活現(xiàn)。我就奇怪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城市都深入生活過,那么那些真實的細節(jié)你從何而來?

易中天:道聽途說,還有你總可以接觸到那些地方的人。

何東:就是剛才你說的體驗的敏感?

易中天:對,就是兩個字“留意”。這個非常感謝我的導師胡國瑞先生。我1978年考武漢大學的研究生,面試的時候先生先問了一個問題,答了,然后又問了一個問題,沒答上來。按說前面那個答得上來,后面也應該答得上來,怎么會沒答上來呢?老先生就說了一句“你是沒有留意”,意思就是說其實后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前一個問題的答案里面,但是因為讀書的時候沒有留意,所以答不上,這個事情給我觸動很大。

很多人談到《讀城記》這本書,說這些城市我們也去過,這些人物我們也接觸過,這些事情我們也聽到過,怎么就沒有像你這樣把它寫出來呢?我就告訴他你沒有留意。舉一個小例子,揚州。我到揚州去住了幾天,開會,然后揚州電視臺讓我去做一個節(jié)目,做節(jié)目之前,攝像師對主持人打了一個手勢,說了兩個字“實的”。

這是什么意思?一般我們的攝影或者攝像調(diào)鏡頭、調(diào)焦距,如果調(diào)不準叫虛的,調(diào)準了一般就說調(diào)準了,但是揚州人說“實的”。就這兩個字,我就發(fā)現(xiàn)它跟別的地方表達上的不同,然后寫了一篇文章叫《虛虛實實說揚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