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施:朝為越溪女 暮作吳宮妃(2)

給歷史把脈之疑難雜案 作者:張程


 

現(xiàn)在又回到了開頭的問題,風(fēng)光過去,西施的下落如何?

后人給西施編排的后半生故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浪跡江湖之說,一類是沉身江底之說。流傳最廣的是前者。話說西施世事已了,與越國的大夫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終。最早的記載來自于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說吳亡后“西施復(fù)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的胡應(yīng)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對這個說法進行了“豐富加工”,演繹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戀人,吳亡后范蠡帶著西施隱居的情節(jié)。現(xiàn)在流傳下來最完整的此事版本是明朝梁辰魚寫的劇本《浣紗記》。梁辰魚是昆山人,《浣紗記》是昆腔早期奠基作之一,該劇開頭是范蠡游春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鐘情,結(jié)尾則說兩人躲禍遠遁。范蠡與西施的姻緣,最后通過范蠡之口說的是:“我實宵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間。故鄙人為奴石室,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xù)百世已斷之契,要結(jié)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歸正道?!备仪榉扼缓臀魇┒际窍路驳南扇?,早在天上的時候就已經(jīng)相戀,這次是“下放鍛煉”的???

那么這個俘獲西施芳心的范蠡又是什么樣的人呢?

范蠡是楚國人,出生于布衣之家,卻有匡世奇才。一般這樣的人都不太合群。楚國人都把范蠡視為瘋子,因此范蠡在楚國混得很不好。他就琢磨楚國不能用自己,自己不如去報效越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范蠡邀請好友文種一起離開楚國,東去越國,成為越國稱霸的最大功臣。但是范蠡發(fā)現(xiàn)勾踐的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又相約文種離去。文種不愿離開成功的事業(yè)。范蠡就更名改姓,帶著西施泛舟齊國。據(jù)說范蠡到了陶地,做起了生意,成為巨富,自號陶朱公。因為經(jīng)商有道,民間尊陶朱公為財神。西施跟定了范蠡這個名利雙收的大人物,想必后半輩子的日子不會差。

有關(guān)西施與范蠡雙宿雙棲的說法在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最多。李白就說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蘇東坡則寫得更明白:“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眱晌淮笪暮蓝颊J為范蠡、西施這對愛侶駕一葉扁舟,優(yōu)游五湖而逝。但是記敘范蠡退隱一事的《國語.越語》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都只字未提西施。所以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雖然浪漫,卻是沒有絲毫歷史依據(jù)的。

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記載的西施命運則沒有和范蠡恩愛終老那么幸運,而是魂歸西天。墨子約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對西施的記載可能是關(guān)于西施最早的記錄?!赌?親士》篇記有:“西施之沈,其美也?!薄吧颉焙汀俺痢痹谙惹毓盼闹惺腔ネǖ?。有人據(jù)此認為,這里的“沈”字說的是西施的死因。后人引后漢趙曄的《吳越春秋》的逸篇對應(yīng),有“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傍|夷”是裝尸體的皮囊。這些歷史資料證明,西施極有可能在吳亡后被沉入了水底,死了。那么,是誰溺死了西施呢?

《東周列國志》說西施是被越王勾踐的夫人殺死的。因為勾踐從姑蘇凱旋,把西施帶回了越國。越王夫人認為西施是“亡國之物,留之何為”——八成是這位越王夫人害怕西施威脅自己的地位,就讓手下把西施誘出,綁上大石沉入江中。在這里,西施被認為紅顏禍水,是政權(quán)的不祥之物,只能得到沉江被殺的命運?!凹t顏禍國”一說在古代很有市場。許多稱贊、垂涎西施美貌的“君子”“大夫”們往往正色斥責(zé)西施禍國,該殺。還有民間傳說認為西施是被憤怒的吳國百姓殺死的。吳國滅亡后,百姓們遷怒于西施,認為是這個越國來的狐貍精勾引吳王,導(dǎo)致吳國滅亡的。于是,吳國百姓們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一說太湖)。這其實是“紅顏禍國”說的另一個翻版?!稏|坡異物志》記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shù)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tài),據(jù)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笨梢娢魇┏两徽f傳播之廣,也從反面證明后人對西施美貌的肯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