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 引(2)

許倬云談話錄 作者:李懷宇


2009年夏天,我的臺灣之行十分順利,同樣得許先生教益良多。我訪問的前輩中,李亦園先生和許先生從大學時代就是學術上相切磋、生活上相扶持的摯友,許先生上臺階時,總是由李先生幫一把,一直到結婚后才由許太太接替。李先生說:“不過許先生剛結婚不久,我與曼麗有時候還要搶這個差事!”余光中先生是許先生的老友,大學時代便有詩文唱和。白先勇先生醉心昆曲,一談起許先生,頓時肅然起敬。黃進興先生曾是許先生的學生,王汎森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奉許先生為“長老”,陳永發(fā)先生則是許先生在“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口述歷史的訪問人。重尋臺灣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的舊跡,我仿佛更清楚地看見許先生走過的腳印。

這幾年來,我常常在想,在南京的那年深秋,許先生和我談話本屬偶然,卻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更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前后三次專程到南京訪問許先生,時間更為從容,題目更為開放,世間變幻,人生無常,仿佛就在談話中。

風聲雨聲讀書聲

2008年初,我退職家居,讀書寫作。上半年自己給自己唯一的工作是到南京訪問許先生。長談之后,我拜別許先生,開始漫長的江南之旅。2008年6月9日,無錫煙雨,我在東林書院舊址盤桓了一個下午,眼前景與心中景相融,顧憲成的對聯更覺親切: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許先生當年讀的輔仁中學與東林書院頗有淵源,校址旁邊便是東林書院。許先生回顧“祖德宗風”時云:“錫邑科名,不如蘇常之盛,蘇常為省會府治,讀書人好舉子業(yè),于制藝一道,夙有傳統,無錫風氣則不然;明代東林書院,以性命為本,經世為用,是以學者多喜于理學心學,不少學者投入更為實用的科目,尤其醫(yī)學與數學,在錫邑先賢之中,頗多健者?!?/p>

東林舊跡至今猶在,然而我游覽無錫,不免有物非人亦非之感。我手執(zhí)一張現在的無錫地圖,再也找不到許先生的故居所在。許先生也不無感慨:“至于原在東河頭巷祖宅,原審定為文化古跡,應予保護,竟于1996年被拆,改建為崇寧路無錫市檢察院大樓。先人遺宅,從此只能在記憶之中而已!”

閑談家鄉(xiāng)時,許先生說:“無錫今天不如以前,衰敗下去了。當年出了很多學術界人物。吳稚暉很有名。錢鍾書是后來才出名。錢鍾書博聞強記,沒有思想出來?!鼻∏稍谟斡[東林書院后,第二天風雨交加,我在錢鍾書故居待了一個下午,竟不見別的訪客。

許先生回憶錢穆先生:“他搬到臺灣去,我常跟他來往。凡是回臺灣,我一定會去素書樓請安討教。我們語言相通。他第一次到美國去,由我翻譯他的演講,因為別人聽不懂他的話。他講國語有很重的口音,他家鄉(xiāng)在蘇州和無錫交界的地方,一般人真聽不懂?!卞X穆先生一百歲誕辰時,許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雙周會演講中說:“我讀錢先生在新亞的演講時,就想起錢先生跟我在素書樓的談話,他在演講中,與我多次在素書樓聽到的教訓,沒有分別??鬃拥膬鹤咏锌柞?,人家問鯉,你父親有沒有教過你一點東西,我們不知道的,鯉說沒有。我不是錢先生的學生,更不是他的兒子,他愛護我,當作同鄉(xiāng)的后輩,我從他書齋中零零碎碎地聽到的話,跟他在新亞演講中說的話一樣??梢砸姷剿M量將自己的想法,在個人對話中交代出來,在大庭廣眾的談話中也交代出來。他總是將心放開,這也是他理想知識分子的模樣?!?/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