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輔仁中學(3)

許倬云談話錄 作者:李懷宇


東林遺風

在明朝時,江南士大夫的力量很強,看不起中央政府,對王朝政治非常不滿,所以把書院作為針砭時政的地方,也可以在邪惡的世界里砥礪對方成材。東林書院是宋朝楊時先生南渡設立的,但真正興盛是在明朝萬歷年間。當年東林書院可以住上兩三百個學生。后來東林書院只剩了一個祠堂,輔仁中學就在祠堂的側面。

東林書院的舊址里有一塊不太大的地方,兩幢房子,一邊是高中,一邊是初中,今天都歸到東林書院里面去了。無錫政府按照東林書院的原圖修復,恢復了當年的四分之一吧,花了點心思,考查各處明清的建筑材料,門、石頭、牌坊都是各處拆了房子搬過去的。我們家的宅子被征收,拆了,一對抱鼓石就放在東林書院門口。

抗戰(zhàn)勝利之后,江南一帶的教育很現(xiàn)代化,都是好的學校,好的學生。從宋朝起,東南就富庶,教育程度就高,明朝時江南地區(qū)沒有文盲。江南的教育很特別,除了蘇州是文人聚居以外,別處不太走科舉制度,都做實學,尤其是無錫、常州,王陽明門下的子弟有“實學派”。蘇州是文藝中心,寫詩、小品文、散文,文人很多。無錫的風氣卻是經世致用為主。西潮東來,上海有了江南制造局,講求新學,打開許多新的窗口。在上海西方傳教士發(fā)行的刊物,也傳播到周圍。無錫首當其沖,風氣大開。

輔仁中學是由四個在圣約翰大學畢業(yè)的無錫人回家辦的,圣約翰大學是教會學校,但這四個人不是教會的人。我們兩百個學生基本上都是江南師生。江南的士大夫跟別處不一樣,我祖父會演算代數(shù),即中國的天元術。從南宋起,無錫數(shù)學就好,華家、秦家、孫家,世世代代互相教數(shù)學,傳統(tǒng)數(shù)學和西洋數(shù)學混在一起。輔仁中學的老先生也教我們實學,譬如教國文的老師,要花很長時間考證一個詞給你聽。我們最注重的是經世致用之學,江南制造局第一批翻譯數(shù)理科學的人中有不少無錫人。

我們學校一直保持小規(guī)模。上海印刷局提供教科書,英文教科書是從印度運到上海來的。留洋外國,廣東人多于江蘇人;回來服務,在本鄉(xiāng)傳授西方教育,江蘇人多于別處。無錫人讀了英文以后,到上海出洋留學,做貿易,做銀行。

我們家族里一直有幾十畝田的收成屬于家族的公款,用來供祭祀、濟寡婦、供學費。我們每個孩子上學都有學費拿,我上輔仁中學時,還拿了學費,等于是獎學金,叫“膏火資”。

以前不敢想象我能到學校讀書,因為我的手腳情形那么壞,上海一般的中學都是樓上樓下,而且我的知識程度亂七八糟?;氐綗o錫以后,父母親說去試試看,我兩個哥哥都在輔仁中學讀過,學校離家只有五分鐘路。我父母從來不為自己孩子上學去交涉,這是他們第一次為孩子找學校:“我們的兒子是特殊的情形,不能剝奪小孩子讀書的權利?!毙W校就很容易商量,讓我去試試看,但是有一個條件:第一學期就要及格。

我們讀的教材跟教會學校的教材幾乎一樣,一半的課程是英文教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都是英語教材。我是用英文讀數(shù)學的,這是很奇怪的做法。輔仁中學師資非常好,1950年以后,很多老教員被分配到大學教書。當時江南好學校不少。從揚州的揚中,上海的上中,到蘇州、無錫、常州、太倉、江陰,每個縣都有優(yōu)秀的中學。最近南京大學的朋友告訴我:全中國的院士人數(shù),北京第一,上海第二,無錫第三,蘇州第四,無錫一個地方出六十個院士,輔仁中學出十二個。這就是江南的教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